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4章 開元

任六部尚書的慣例,現在張超沒開這個先例。但他打算是按照後世的一些作法,就是讓諸相,各自分管一塊。

比如,內閣首相張超,自然是領導內閣全面工作,另外人事、財務、軍事、監察、審計這幾項也是由他親自提綱主管的。

這幾項,也算是最重要的職權。

房玄齡是次相,張超計劃給他的職權,是內閣常務工作以及稅賦、民生一塊。由於張超這個首相日理萬機,因此他還協助張超分管監察和審計這塊。

其它的輔相,自然是分管六部。七個輔相,朝廷只有六部,因此剩下一個,負責與議會、翰林院、御史臺、大理寺這些不隸屬於內閣的部門打交道。

這個內閣分工,由張超負責。

現在他還沒分,那麼這內閣大權更是張超一手抓。

張超一天不把這工分下去,那麼如長孫無忌這樣的輔相,甚至都不如六部尚書有實權。

當然,張超也不可能一直不分工,但先拖一拖還是行的。

“諸相應當也知道此前監國太子府所推行的這個募兵制,職業軍官加職業士官,然後加上義務兵,這讓朝廷隨時有兵可用,同時保證了軍隊脊樑和骨架的軍官士官的精英優秀,這樣的募兵制還不會因為臨時抽調士兵,而貽誤戰機,更不會耽誤生產等。”

長孫無忌直接唱反調。

“難道朝廷現在的十萬北衙禁軍做為常備兵還不夠嗎?”

張超笑道,“十萬禁軍常備軍當然是不夠的,而且禁軍這個制度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士兵終身制,容易出兵油子。我們的新軍制,士兵是義務兵制,當三年就回家,當的好的可以升士官。就連士官和軍官,各級都有規定的服役年限,在服役年限內表現好有軍功可以晉升,如果不能晉升,就要退伍回家,防止出現兵痞兵油子,要讓軍隊一直保持一個向上的氣勢。”

不管怎麼說,大唐要開拓,以後肯定會有不少長期在外作戰的軍隊,甚至長駐殖民地的部隊。府兵制這種臨時徵調的農兵是不合適的,這種軍隊適合於守,不適合於攻。

若是讓府兵常年在外,這府兵誰幹。

大唐歷史上的府兵制為何崩潰,不就是長期在外戍邊得不到輪換,加上後來又均不到足夠的田,又無法兌換功賞,於是大家都不願意當府兵了。那些軍官、地主子弟更不去當府兵,府兵制也就爛了,到最後無兵可用,只能行募兵制。

但後來的這種募兵制,基本上是終身兵制。

這些募兵的待遇越來越差,甚至到晚唐五代時,當兵的都是地方上抓的那些什麼各種罪犯等等,為了不讓士兵逃跑,甚至還要在臉上刺字。

從唐初人人爭著當府兵,當了府兵有前途,到了晚唐時,當兵就變成了下等人,跟囚徒一樣,這樣的軍隊如何有用?哪怕晚唐不少軍隊能打,可卻毫無軍紀,毫無理想,造反跟家常便飯一樣隨便。

那是一支沒有了榮譽感的軍隊。

張超希望打造的是一支精英集團,軍隊裡是精英,在軍隊裡能有上升通道,但也有優勝劣汰。

能留下的,都是精英,待遇也會很好,要讓他們保持良好的軍人榮譽感。

哪怕是從軍隊裡出來的退伍義務兵、退伍士官和軍官,張超也希望這些經歷過軍隊大鎔爐改造過的人,能成為大唐地方上的精英,成為楷模。

張超的兵制改革提案做的很詳細,是有備而來。

計劃把原來大唐的五個大都督府不變,但過去的南北衙,改成陸海軍。然後南衙十二衛北府六軍,改成各個軍。

重新調整軍隊部署分佈,以營團為單位把這些兵駐紮在大唐各地。旅、師、軍平時只保留一個指揮部,是和過去十二衛一樣不能直接統兵的。

遇打仗時,皇帝選將,內閣、樞密院調兵,兵部給兵符,負責後勤補給。視戰爭規模,抽調兵力,組成戰鬥單位作戰。

和過去的衛府制,兵將分離其實還沒變,統兵權、調兵權、發兵權也還是分離的。

這樣做還是為了保證軍隊這把鋒利的劍,得是完全受控制的。

這個兵制改變最大的區別,就是以後大唐有常備軍,士兵長期駐防、訓練,朝廷隨時能調拔使用。

至於改革後的唐軍數量,張超計劃削減二十餘萬,保留六十萬的海陸數量。但戰鬥力相比過去,卻是提高數倍,因為這六十萬全是常備軍。

大唐六千餘萬人口,擁有六十萬常備軍,一百比一的比例,其實也不算高,尤其以如今朝廷的財收,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