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

宮中甬道。

張超和承乾一前一後相差半步走著,承乾還是很不高興,“朕不可能讓他胡來。”

張超笑笑。

他都想不到李世民會想立武氏為太上皇后,簡直出人意料啊。這對老夫少妻簡直是相愛相殺。

從才人立太皇太后,哪怕李世民已經退位,立武氏也確實差不多是他自個的事了。可也得考慮下承乾,畢競他娘以前是皇后。李世民寵武氏,承乾管不著,但想立為皇后,承乾不答應。

正室的地位,應當屬於他娘,哪怕已經去世,這個位置也不能讓別人腳。再者說,武氏若成太上皇后,那李弘也就算是嫡出了。

“陛下不是已經讓了一步,封武氏太上貴妃也不錯,反正過兩年太上皇和太上貴妃都去美洲了。”

承乾走到一邊涼亭坐下。

“武氏怎麼就把陛下的團團轉呢?”承乾不解問。

“上皇現在寂寞啊,而武氏能夠懂上皇心意,算是知音吧。”

······

閣。

宰相們回來後,都忍不住說武氏不愧媚娘這名字,能媚人。上皇也是個了不得的皇帝了,現在然都讓這個十幾歲的才人的五三道的,都要立她為太皇太后。

十幾歲的太皇太后,想想都讓人驚歎。

“也不知道她用的什麼法子。”

“可不,我還記得當甘露殿裡,她一燭臺砸上皇頭上,可是把上皇砸暈。當時上皇都想提劍砍死她了。”

長孫無忌衝進來的張超道,“大家得問趙王啊,武氏可是在趙王府里長大的,說不定在趙王這裡學的幾招兵法呢。”

張超也不在意他的玩笑話。

“大家都好有閒雅意,看來這明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擬好了啊。”

褚遂連忙道,“還沒呢,各部爭的厲害,這總預算就這麼多,可都要開支,往哪邊傾斜也不好弄,正頭痛呢。”

“軍費開支肯定得多留點,明年用兵的地方多,得早做預留。雖然咱們九個,每個人都有一筆特別預算,但這個得用在最關鍵的時候堵窟窿的。”

對於朝廷主政的閣來說,維持朝廷的安穩運轉當然是首要的。而朝廷運轉最重要的當然是收稅和錢了。

收稅,保證明年的稅賦收入。朝廷今年做出的財收預算是明年預計收入一個億,這其中兩稅的農業稅收部分是固定的,朝廷早些年前就布了永不加賦。

因此哪怕這些年朝廷開墾的邊地新耕地越來越多,也有許多過了免賦減賦期,可朝廷早定下了兩稅中田賦的總量是不的。因此納賦的田越多,每年每畝田的賦卻更少。

不過現在也沒有誰說要取消這個田賦固定,畢竟永不加賦的口號喊出來,還是深得百姓愛的。

每畝田賦減少,百姓負擔也確實是減輕。

再說了,朝廷大頭稅收還是在工商、海關常關、專賣等這幾方面,這才是大頭。

一個田賦的永不加賦,其實一年也沒少收多少,但卻獲得了大唐無數農民百姓的稱讚,這也是非常值得的。

一年一億的稅賦收入,相當的驚人。

能夠保持這個財收,除了工商興盛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改革之,朝廷就定下了官紳貴族一體納稅的這個制度。

在大唐,雖然貴族成千上萬,官吏數量如今更是龐大,士人階層也是相當的驚人,可他們都沒有如明朝一樣獲得什麼免稅免役特權。

大唐的役都折錢,大唐的稅都明擺在那,不可能免稅的。

連張超這個大唐第一貴族,都是納稅先進戶,從沒有稅漏稅。灞上張家家大業大,那麼多的產業,每年向朝廷納的稅,也是相當的巨大,但卻沒少過。

對張超來說,其實張家經營產業,已經佔了許多優勢,許多產業甚至都是壟斷的經營,利潤很高,沒必要卻逃那點稅,他只是會讓自家的賬合理的稅而已。

稅是可以的,但逃不行。

想想大明朝,中明以後,海貿興起,工商大興,資本萌芽。可是朝廷卻窮的叮鐺響,為何,就是有太多特權階層的稅逃稅了。

最有錢的那些人都不交稅,每年朝廷的巨大開支都壓在最沒窮的那些窮老百姓上,還動不動加徵加派,地方上也各種攤派火耗,結果就是活不下去的百姓農民起義,葬送大明瞭。

大唐給勳戚貴族們分封,給他們領地一半的稅賦收入,可以說也是讓貴族們願意納稅的一個交換了。

不過一年一個億的收入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