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書院附近典屋子,您只要說一聲,這事我就能幫您搞定了。”
“就是啊。”小姑父也附和道,“岳父岳母只要打聲招呼,叫我們去做便是,何苦再麻煩外人?”
“我們也是到過年才決定的,前兒老四家的回孃家,跟她爹提了一句,她爹就熱心的要幫忙張羅,也不好拒絕不是?”劉大爺笑道,“再說老四媳婦的孃家離得近,有訊息隨時能送過來,你們那兒離得遠,要耽誤好些功夫,還更費事。”
菜已經上齊了,安氏在劉四叔旁邊坐下,聞言也笑道:“大姐夫和二姐夫說這話才是見外了,都是自家人,我爹託人幫忙,跟你們託人幫忙,不是一樣?再說往後大嫂和青青去了城裡,咱們離得遠,大姐夫和二姐夫家去城裡的腳程,卻不到一個時辰,到時候還得你們幫忙照看大嫂和青青呢!”
“四弟妹說得是。”劉大姑十分贊同的道,“我婆婆她們,隔三差五的會帶些自家吃不完的菜去城裡賣,街外邊擺攤賣些小玩意兒、青菜雞蛋,和繡品的,幾乎都是我們鎮上的人,大嫂要是有什麼事,只管叫他們帶口信給我,就像四弟妹說的,我們去城裡都不要一個時辰,方便得很。”
小姑也道:“若是大姐家裡忙,脫不開身,還有我呢,我在家可都是閒著的。”
大姑父是生怕自己在岳父家如今需要他的時候,他卻幫不上什麼忙,往後大侄子考取了功名,再遇到什麼事,他可是想幫都沒這個能耐了。一時間冥思苦想,終於想起他還有個遠房姑母就住在城裡,頓時眼睛一亮,笑道:“我有個姑母也在城裡,過幾日正要去她家拜年,到時候託姑母幫忙照看一二。”
女兒女婿如此上心,爭著搶著要幫忙,劉大爺和蔣氏也不客氣,心裡其實也是受用的,點點頭,把這些話都記下了,才開了飯。
劉家姑姑一來,劉家也陸陸續續迎來了更多拜年的親戚,幾個兒媳婦家的兄弟,還有蔣氏孃家的親戚,很是熱鬧了好幾日。
到初五,劉家姑姑才回婆家,劉二叔幾兄弟也趕著牛車跟在後邊,自家妹子越是嫁的遠,他們做兄弟的越要去妹夫家走動,免得離得遠了,親家欺負她們沒兄弟幫襯。
以前去劉家姑姑那兒拜年的時候,因為牛車不夠大,就只有大人去,現在劉家自個兒趕一輛車,各房便多帶了一個孩子,多是帶著小的,小六小七他們長這麼大,還真沒去過姑姑家。
大房就只有劉延寧一個男孩,自然是由他去。只是小姑很喜歡劉青,非要他們兄妹倆一起去住幾日。
蔣氏和劉大爺想著孩子都愛湊熱鬧,家裡其他孩子都有外家去,就劉延寧和劉青沒親戚可走,也是可憐見的,便破例讓劉青也跟著去了。
她的這一雙孫女出挑,讓他們去,也叫親家瞧瞧他們家孩子有多優秀——蔣氏如是想。
於是劉青很榮幸的去走了一回親戚。
其實劉青並不像蔣氏和劉大爺他們想的那麼可憐,小時候走親戚已經走膩了,到她上大學的時候起,對這種活動已經是避之不及。只是長輩一片心意,她想著這兒的風俗大概跟上輩子不同,這才跟著去湊了一回熱鬧。
確實不一樣,到了永寧鎮,一行人得到了大姑小姑婆家十分熱情的迎接,沒有人一成不變的盤問劉青成績問題,三姑六婆一見到劉青,就圍上來可著勁的誇。
作為惟一一個跟著過來拜年的女孩,劉青臉皮挺厚,都被誇得招架不住了,三姑六婆太能說,到最後她根本沒詞應對,只能尷尬的“嗯嗯啊啊”,好像被誇的人跟她沒關係一樣。
還是親哥看不下去,以去同窗家坐一坐為由,暫時帶劉青解脫了。
永寧鎮上有好幾個都是劉延寧的同窗,但他只帶劉青去了其中一家,他那位同窗叫方永順,看起來同劉延寧關係很不錯,對方瞧見他們兄妹過來,不用劉延寧介紹,便笑道:“延寧兄,這位就是舍妹罷?”
知道親哥有妹妹,想來這位同窗平時同親哥很是親近,劉青這麼想,並沒有作聲,看著兩位讀書人一絲不苟的見了禮,然後被對方的父母非常熱情的迎進了門。
方永順家裡也有個妹妹,比劉青大一歲的樣子,不像她哥哥那般嚴謹到近乎古板,小姑娘得了父母的叮囑,便拉了劉青去她屋子說話,很有些自來熟的性子,似乎還對劉青一見如故,劉青在永寧鎮住的這兩日,小姑娘還經常去找她說話。
其實劉青也很好奇,她明明沒做什麼,小姑娘是個話嘮,幾乎不用她開口,對方嘰裡呱啦就能說一天,她無非在小姑娘說話時,禮貌性的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