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的態度。

(3)默許型

這種人想討好每個人。他去參加一個晚會時想著:“我怎樣才能贏得晚會上所有人的好感呢?”他時時刻刻揣測著別人對他的要求,結果,他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需要什麼了。他總是失望,因為他不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

人在自己生活的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失望情緒。生活的每個時期都有特定的內容,所以也就有不同的失望。兒童簡直可以對任何一件事情感到懊喪,因為他對現實的認識太天真太不充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現實的認識豐富起來了,情緒也不再像兒童時那樣變化無常了。然而,進入中年時,我們才第一次看到,我們過去曾嚮往過的那麼多目標是不可能都實現的。時間和機遇限制了可能性。在中年的後期,我們的失望一般是圍繞著事業上停滯不前之類的問題,或者,覺得自己已到了中年卻還沒能得到原先所企望的舒適與安定,仍在為基本的生計而奔波忙碌。在晚年,老人們似乎對兩件事情感到失望。一個是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另一個是因為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希望什麼了。

為了避免和戰勝失望情緒,克萊門特·斯通為我們提出了以下4點�建議:

(1)使自己的願望靈活一些

我們必須承認,任何主觀的空想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應該使自己的願望靈活一些,這樣,一旦遇到了難遂人願的情況,我們就有思想準備放棄原來的想法。比如,你去劇場看戲,希望能見到一個你十分喜歡的演員。可是,就在開演之前,宣佈說那位明星演員病了,由她的替角出場。假如你死死堅持原來的願望,你就會為演員的變動而嗟然嘆氣並滿嘴牢騷地走出劇場。而如果您的願望是靈活的,你可能會挺喜歡這場演出,甚至會對那個替角的演技品評一通。

(2)追求與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當的目標

如果我們對外語並不在行,卻期望當上法文小說譯作家,那就是異想天開。

(3)儘快從失望中恢復過來

為了從一場深深的失望中恢復過來,首先要承認您受到的創傷和打擊,不要掩飾它。然後,可以難過一段時間。接著,我們需要對所受的損失作一定分析。這最難,它要求我們領悟到:我們所期望的每一件事情都並非絕對不可缺少。

(4)使令人失望的事變成有意義的機會

令人失望的事可以成為一次有積極作用的經歷,因為它用事實給我們上了一課,使我們清醒過來,正視生活的現實。它提醒我們重新考察自己的願望,以便使之更加切合實際。令人失望的事情還可以促使我們拿出行動或者改變自己的作風。換句話說,它可以成為幫助我們成長的良師益友。�

儘快消除煩惱和不安

儘快消除煩惱和不安

奧格·曼狄諾指出:“煩惱和不安是應該儘快消除,也是可以儘快消除的。”他為我們提出瞭如下建議:

(1)憂鬱的時候,不妨劇烈地擺動身體

任何人都會碰到工作不順利或生活不理想的時候,都會顯得心情急躁或者悶悶不樂。如果讓這種心情任意發展下去,煩躁的程度一定越來越厲害,最後就會喪失鬥志。調整情緒,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採取激烈運動的方式,使身體動盪起來,這時候,高漲的心理壓力(緊張或不安)就會轉化為肉體的精力而宣洩出去。

研究表明,很少有運動員會陷入煩躁與不安的情緒裡,這完全要歸功於他們習慣於將人際關係、工作或功課上的緊張轉化為肉體的能量。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應當充分學習並把握這種調節身心平衡的方法。

(2)自言自語擺脫煩惱

因為某種原因而遭遇失敗,變得心灰意冷,這是人之常情。人們會因為碰到一次失敗,就以為到處走不通,而陷入無路可走的心理狀態裡。這是由於失敗的體驗跟挫折感息息相關,而挫折感極容易引起人類的感情反應和各種退化現象。所謂退化現象就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反應跟年齡相反,退化到小孩子的模樣。這時候,由於他對環境缺乏柔韌性,故對一切狀況都不能做出適當的判斷。

若要使自己免於陷入退化現象裡,我們向你提供一種訣竅,那就是碰到失敗的時候,不妨常常自言自語:“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這樣做不成,可以那樣做”等。只要想到天無絕人之路,就會心安理得。

(3)用過去取得的成績鼓勵自己

某種工作進展非常緩慢,叫做低潮現象。這時候不能喪失信心,更不能把精力用到無益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