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張之洞自然是知道這個掌故的。但今天這個場合,由楊深秀說出來,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遂也跟著鼓掌。

楊銳說:“這個故事好聽。按你自己說的,還得朗誦一首宋之問的詩。”

“行。”楊深秀想了一會,背道:“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張之洞點頭說:“這是宋之問最好的一首詩。他道出人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所特有的一種複雜心情。我們大家為漪邨的好故事同飲一杯酒!”

十幾只杯子都高高舉起,然後均一飲而盡。

“下面該你們了,誰先說?”楊深秀望著那幾個士子們的代表說。

小夥子們互相推讓一番後,一個素日喜歡拋頭露面計程車子頭領,被推為第一個講。此人名叫呂臨,胸有大志,能說會道。

他站起身來,大大方方地說:“我給張大人、石山長和各位講個故事,說的是唐代我們太原的一位名人王播的往事。王播小時隨父遷居江蘇揚州。不久父親去世,家道中落,生活日漸貧困,只得寄居在揚州惠照寺苦讀詩書。每天早晚鐘聲響時,他隨寺裡的和尚一道趕齋飯。日子一久,和尚們都討厭他,於是改為先吃飯後鳴鐘,待王播聽到鐘聲去趕飯時,和尚們都已把飯吃光了。王播知和尚們嫌他,但他沒有地方去,也沒有錢去買飯吃,只得忍受這個屈辱,每天到吃飯的時候,他不待鐘聲響便先去齋堂。”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六章 觀摩洋技(15)

這時有位士子忍不住發出小聲竊笑。坐在他身邊的同伴見撫臺正斂容凝神聽著,便用手臂推了一下竊笑者,那士子趕緊閉了嘴巴。

“王播就這樣硬著頭皮在惠照寺住了一年半,果然高中了。二十年後,王播以檢校尚書右僕射的身份出任淮南節度使,駐節揚州。想起當年落魄惠照寺,他起了舊地重遊的念頭。寺裡有健在的老僧人,聽說節度使就是先前那位趕齋飯的窮書生,甚是慚愧,便趕忙把王播原先題在寺院牆壁上的詩,用碧紗罩起來,以示尊重。王播來到惠照寺,見到牆上的題詩。今昔對比,引起他的無限感慨,便拿起筆來,又在牆壁上題了兩首詩。一首是:‘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另一首是:‘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梨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陪同王播的官員們知道節度使有這樣一段潦倒經歷,都感慨不已。”

張之洞說:“王播少時窮不墜志、發憤苦讀的經歷,的確很感動人,家境貧苦計程車子都應以王播為榜樣。只是王播發跡後,為官不大清廉,對老百姓蒐括過多。這一點,諸位今後切記不能學他。”

石山長立即強調:“剛才張大人這幾句話說得好極了。我們要學習王播少時忍辱負重,又要力戒他做大官後的不知恤民。過幾天,我還要專門將張大人這幾句話對全院士子說說。”

楊銳又充當起監令人的角色來:“按規矩,你還得背誦王播的一首詩。”

呂臨說:“我剛才已背了兩首王播的詩了,還不算數嗎?”

“不算,不算!”楊銳一個勁地搖頭。

呂臨摸著頭皮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首,遂大聲背道:“昔年獻賦去江湄,今日行春到卻悲。三徑僅存新竹樹,四鄰惟見舊孫兒。壁間潛認偷光處,川上寧忘結網時。更見橋邊記名姓,始知題柱免人嗤。”

楊銳冷笑道:“又是一首‘如今始得碧紗籠’,可見王播是念念不忘少年時的窮苦,也未免胸襟窄了一點。”

眾士子都附和著笑了起來。

張之洞舉杯說:“故事說得好,詩也背得流暢,我們與他共飲一杯。”

笑聲又起,滿桌歡快。

楊深秀說:“呂臨說的這個故事,我們今後還要多講。誰再講一個,爭取超過他!”

這時,一個名叫段暢年計程車子被推了出來。段家是太原城裡的富商,他書念得不太出色,為人卻仗義疏財,人緣好。他憑著這點而有幸被推為代表,與撫臺共餐。

他站起來說:“我為張大人說一段韓滉歸妓的故事。”

“歸妓”二字引發了年輕士子們的極大情趣,便都放下筷子,洗耳恭聽這個與妓女相聯的風流故事。

段暢年摸了摸圓滾滾的下巴,不緊不慢地說:“從前韓滉鎮守浙西的時候,名詩人戎昱是他轄區內的虔州刺史。虔州有個色藝俱佳的酒妓,戎昱與她情誼敦密。浙江的樂營將官聞這位酒妓的名,報告韓滉。韓滉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