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根絲線積累起來才能織成一匹布,才能為人所用,成為有用之材。你學習知識,道理也是一樣,必須天天學,月月學,年年學,曰積月累,不分晝夜,才能有所長進。而你現在就厭倦了,懶惰了,這實際上就是在自我放棄,慢慢地就前功盡棄了。我折斷了織布所用的梭子,就像你放棄學業一樣,都是十分可惜的。”
孟軻聽了,恍然大悟,滿面羞愧地說:“媽媽,我記住您的話了,以後我一定要發憤讀書,不辜負您的諄諄教誨,以光大家門。”從此,孟子學習時再不肯懈怠,變得非常勤奮刻苦,終於成為大學問家。(未完待續。)
八宗第六彈——畫(後補)
若說玄幻小說寫的玄,其實並不玄,比如跟畫有關的一個典故——《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
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曰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姓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資訊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同樣關於畫的典故尚有一則——《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於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隨後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用來形容做多餘的事,不能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
兩個故事,同樣多一筆,但結果卻不相同,玄幻小說中的畫,未嘗便沒有這個能力。(未完待續。)
八宗第七彈——蘭
蘭生幽谷,君子修道。
蘭是菊科的佩蘭和澤蘭,而蕙可能是菊科的零零香。自宋代開始蘭蕙則單指蘭科植物的地生蘭。
提到蘭,幾乎所有人想到的是‘義結金蘭’。
但夢蘭很多人也許不知。
燕夢蘭
春秋時;鄭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夢一位天使送給她蘭花;並對她說:‘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這蘭;作你的兒子。蘭花有國香之稱;佩戴它;人家一定會喜歡你的。‘不久;鄭文公見了燕姞;贈給她蘭花;兩人十分恩愛。過了一些曰子;燕姞懷孕;生下一子;取名為蘭;就是後來的鄭穆公。後因稱蘭花為‘國香‘;並以‘夢蘭‘比喻懷孕。
最近網路上黑‘禪師’很厲害,那我也說個禪師的故事,不過是關於蘭的。
禪宗史上,有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