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什麼,而是憑感覺,憑喜好直接套在某一件事情身上。

比如你知道了結論深度2,不去思考回溯其演化的事件,直接套在事件n+1身上。

有位讀者跟筆者說,“你是一位境界很高的人,我能不能請求你做一件事情呀!”

筆者:“你怎麼知道我境界很高呢?”

讀者:“我看你寫的文章,意境很高?”

筆者:“我發現你的想法意境很高,我能不能請求你一件事情?——那就是請求你不要請求我做事。”

……

實際上在這裡,這位讀者不明確“意境高”的演化具體事件是什麼,直接就把這個概念(結論深度)用在筆者的某一個行為上面。所以筆者同樣可以相同的方式回敬給她。

當你們說了一些概念的時候,特別是高度抽象的(很難定性的),你們知不知道,這裡面有兩個致命點:其一,它不是最佳引導你的概念!比如說你看到未婚夫的某一個小動作後認為他是壞人,於是分手了,那麼你就失去了這位男人;其二,你對未來判斷不準,事情發展會出乎你的意料!一個人對事物未來發展走勢看得準不準,是判斷其能否抓住準確的事情本質!比如說,你覺得這個男人心理很積極,但是幾年後,這個男人心理很消極。

——你當年認識的是真的,但是千萬在心理告訴自己,現在歸現在,未來歸未來,不能以“積極”去永久定義一個人!你要知道他的未來發展如何,你就要明白其他一些更實在的條件。(請注意不斷閱讀太極歸宗,陰陽流轉與永珍演化三章內容)

所以有很多前輩會說,某某人以前很不錯,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這種觀念的角度是很正確的。

又比如說,我認為你是一位果斷的人。如果你這麼定義,一定會讓你失望!但是如果我說,想當年你做了某某事情,當時你顯得很果斷!那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前者把它記住了,你自然而然地(潛意識作用)把這人所有的行為都認為是果斷!

有個電視橋段是這樣:“你們抓我是真的,幫我也是真的,我恨你們是真的,多謝也是真的。仇歸仇,恩歸恩。那時那刻才是最真的!”筆者覺得這句話非常有禪意,不知道宗教佛家中是否有類似的觀點。

所謂務實,不會談很多泛泛的概念,他說的話可以輕易轉化為執行力,或行不言之教。

所以一個真實的人,你是可以摸得著的,感覺到的。“做”在他們看來,遠遠比說得多好聽,說得多有道理強好多倍。

認識的最準確來源是感覺(特指感官,詳見《邏輯思維一章》),感覺是基於某一時刻(時間)某一情景(空間)下的判斷!也就是事件1→結論深度2。

那這個抽象有什麼用呢?抽象是為了傳播資訊,比如你要描述一件事情,就需要用概念。這些概念很多是抽象的,抽象的概念不獨獨指你要描述的事件,一個概念可以對應很多具體的事物和事情,所以使用時必須要注意,這可以成為漏洞以及技巧切入點!

####第十一章陰陽流轉原理

我們經常聽到“要善於總結規律”,“要善於找問題的突破口”,“要重視細節”其實這些是一種大方向,對真正如何做好事情,可以說,是沒有用處的。關鍵是我們怎麼才能做到“善於”!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一件事情的存在包含了怎樣的表層和深層的資訊,而要做到這點,你是不能夠把一件事情看成是獨立的,它的出現,必定伴隨著另外的事情——這便是陰陽相隨的道理。明白這點,再動態分析。

動態本身就是一個關鍵點,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適時應變。

這就需要我們在太極歸宗的前提下,進行陰陽流轉分析!

陰陽是一個對抗制衡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謀劃。你要謀劃得好,必須立足於對太極清晰的前提下。

比如,我們知道“不要跟陌生人談話”,但是當你迷路了,當你在異地需要求助的時候,顯然你是需要和陌生人談話的,以便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這時候這個太極就體現為一種場合。

當你創業成立一家公司,你依據任人唯賢的道理,高薪聘請了各路人才,把關各方面重要命脈。可企業很快就倒閉了,為什麼呢?因為你不明白“任人唯賢”的太極所在——是什麼情況下,這句話才成立!其實“任人唯賢”的目的在於發展,而“任人唯親”的目的在於維穩,這兩者太極是不同的(此例中,企業不一定會倒閉,需要看制度各因素是如何操作的,本例單純化點讓讀者容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