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確處理底線(資訊)(閱讀提示:請聯絡資訊對抗)。如果偏差了,有可能造成原本一個想改過自新的人得不到接納,只能復歸原本,這樣原本趨好的現象最終變成遺憾。

所以面對這些問題,你必須要清楚,底線究竟有什麼作用?——底線只是變數的參考,而不是過去就等於未來!

因此你可以這麼做:

(1)分析現在已有的情況,其維繫現有平衡的各個因素。

(2)底線就是引起變化的引動條件。你要想不變化,就要避免這些引動條件的出現;反之,則引入引動條件。(注意運用太極歸宗提到的虛實,以便更好歸門別類,條件不一定完全一樣,可有類似。)

(閱讀提示:更深入啟發,請閱讀一念化三千一文)

………………………………………………………………………………

知識拓展:21天效應:

(筆者提示:這篇補充文章說的是習慣,慣性,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書寫到這些理論,譬如第一次見面只使用幾分鐘時間能增加印象好感,三個月內讓早戀的孩子不再與物件交往可消除早戀等等這些結論都是有侷限性的,並不適合任何人,若要有準確的結論,那麼我們必須要懂得分析這個人的底線!這才是最關鍵的。此文旨在告訴讀者是有這麼一個時間,至於真正是多少,還需要細心研讀本書的方法理念。)

心理學中說,要形成一種新的習慣,比如每天早上起來喝一大杯水,這個需要21天。也就是說,如果你堅持做了21天,那麼你就習慣成自然,就不要意識去控制調節這件事情了。通俗來說,你就不會忘了。這個舉動最初從由你的大腦掌控,轉而由你的小腦掌控(小腦儲存了很多無意識動作,比如刷牙、洗臉),喝水成了一種習慣。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據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需要不斷地重複,即使簡單的不斷重複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應不是說,一個新理念、新習慣只要經過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這一新理念、新習慣要不斷地重複才能產生效應。這也是現在許多廣告不斷播報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裡所講的21天是對新理念、新習慣的中等程度而言的,強度低的、簡單的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就可能會形成的快一些,強度大的、複雜的新理念、新習慣就可能形成的慢一些,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新理念、新習慣的性質對形成的時間來說也可能會有影響。但目前尚不知影響有多大,也需深入探討。

此外,舊理念、舊習慣的改變或消退是否也如同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呢?其機理是否一致?尚不得知。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如果這一舊理念、舊習慣就是我們想要改變成新理念、新習慣的,也就是兩者的關係是密切相關的,應該說它們是同步的,立的時候,也就是破的時候,也就是說,同樣需要21天才會產生效應。

………………………………………………………………………………

(2)人性太極演化模型

上一節提到的思路,是我們認識中的一種捷徑。弊端已經說了,我們僅是得到統計上的大機率,讀者你可以留意一下市面上的觀人書籍,均離開不上一節的思路,他們提供給你觀人的常用竅門,但是沒有給你解釋這些竅門,這些結論得來的原因,所以我們會經常感嘆“想不到短短几年,他的性情變化那麼大呀”,也如同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計劃跟不上變化”。

按照太極演化的思路:太極→陰陽→……→萬物永珍

人性的最原始就是一個太極,接下來就要配陰陽(詳見下一章)。我們對這條思路,使用一條公式去理解:

(正性情+負性情)+(正環境+負環境)=常量

解釋:

1)相等性(人與人的平衡)

在這裡,筆者建立一個模型(可跳讀太極建模一章),性情與環境構成一個系統(太極),那麼這個系統總能量是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