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聽說此事後,特別支援,說若能為郭家盡力,就是為紡織大業盡力。是為天下百姓造福,林家責無旁貸。
方初十分欣喜,告訴了清啞。清啞也十分高興。
方初又去到郭家,將這訊息告訴郭家父子。
郭大全夫婦這才知道,大兒子把小兒子給賣了。
他瞪著郭勤,氣道:“你弟弟才多大?這怎麼成!”
郭勤振振有詞道:“怎麼不成!弟弟想學。就讓他去學。好容易姑父跟人說好了。咱們要是不去,人家怎麼想?那可是國公家!是王爺家!爹,你可別糊塗。你要不讓弟弟去,他讀書又不成,將來能有什麼出息?不如讓他去學木匠。”
巧兒也幫腔道:“大伯伯,你就答應了吧。我學織布,弟弟學木匠,將來我們就跟我爹和小姑一樣搭伴做活。我肯定能織出許多許多的好布料!將來家裡還要靠我們呢。”
她已經把郭儉視為自己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助手。
自從郭勤告訴她這事後。她比誰都盼望郭儉能學到好手藝,因為她親眼看見小姑和爹整日在織機房裡忙碌。小姑每每有創新,必定要爹配合改造織機,不然就不成。
她將來也離不開木匠,所以弟弟必須去。
郭儉見自己學木匠的事引得全家關注,十分榮耀,在哥哥和姐姐鼓動鼓勵加激勵下,堅持要去荊州學藝,說他不怕吃苦,能吃苦。
郭大全瞅著這仨孩子,有些跟不上他們思路。
方初沒料到郭勤居然先斬後奏,拍了他一巴掌。
然後,他也開始勸郭大全。
才說了兩句,就被郭大全打斷。
郭大全道:“我不是不想他去,能去靖國公家學手藝當然好,我是怕他太小,沒大人在跟前,他堅持不下去。荊州那麼遠……”
郭勤急忙打斷他,道:“弟弟說他不怕吃苦。”
一面用手肘急搗郭儉,要他表態。
郭儉賭氣道:“我就要去!”
這娃兒腦子裡想的是荊州不過“一天”路程,想回來也不是太難,因此不以為意;再者,他被爹孃說小,覺得被看輕了,覺得他們不像哥哥姐姐一樣認可自己的能力,所以很不滿。
原本最反對的蔡氏反倒沒聲音了。
她被“國公”“王爺”的名頭給嚇住了,怕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