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找來找去沒有。其實在日本佔領東三省之前,美國人也找過,也是什麼都沒發現。這對於我們現在想來,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但是日本的勘探工作,卻是做的一點也不馬虎,當時蘇聯紅軍抽關東軍的時候,我們的地下工作者曾經想找出這些檔案,但是失敗了,後來這些東西就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中國人認為在蘇聯手了,蘇聯人認為日本銷燬了,日本人認為中國人拿去了。

這些資料是寶貴的,在一定程度上,特別是內蒙古某幾個大型淺層礦產的勘探上,起了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日本人做事情很嚴謹,用我們的話,就是這些人可以一本正經的,極其認真的,做很不靠譜的事情。所有的勘探資料都是分類封在了牛皮箱子裡,這些東西在北京檔案局的機密工作組裡,被嚴格的分類,這個時候,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其中一個檔案員,在編號0…34的一隻箱子裡,發現了一隻密碼鐵盒。

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來透過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方式開啟了這隻盒子,裡面同樣也是一份地質勘探資料。

當時他們很奇怪,為什麼這一份資料要特別的儲存,中央懷疑可能這一份資料可能是關於日本人當年尋找石油的一個線索。

於是按照資料上的記載,當年七二三工程開始在這裡實施,其中三隻勘探隊中的一隻,秘密帶著那份資料,進入了叢林尋找上面記載的線索。後來,果然,他們在從裡裡發現了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日軍臨時基地。

但是,這裡已經是人去樓空,所有的東西都燒掉了,連一張紙頭都沒有,只能透過附近的一些痕跡,判斷當時肯定有一隻勘探隊,在附近勘探過。

當時我們自己的勘探隊,也在附近進行了一次普查式的勘探,但是結果差強人意,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的結果,地表上什麼都看不出來。淺層挖掘也什麼都沒有。

懷著對日本勘探資料的信任,中央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動用了蘇聯進口的“地震勘探裝置”,這是一種當時比較先進的技術。

這裡抄一段說明,來解釋這種裝置的工作原理: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發地震波,在向地下傳播時,遇有介質性質不同的岩層分介面,地震波將發生反射與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檢波器接收這種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訊號與震源特性、檢波點的位置、地震波經過的地下岩層的性質和結構有關。透過對地震波記錄進行處理和解釋,可以推斷地下岩層的性質和形態。地震勘探在分層的詳細程度和勘查的精度上,都優於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從數十米到數十千米。

中國從1951年開始進口這種裝置,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這種裝置一般用於超深礦床的勘探,勘探反饋的資料的是三維的,十分牛逼,當然這些資料對於普通人的來說,只是一大堆極其混亂的曲線。

之後,透過“地質資料成像”演算,可以把這些曲線還原成黑白膠片。現在我們的勘探已經有軟體,可以實時生成,當時是需要人用手搖計算機來算的。

這些都是科學家做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基礎技術兵,無疑是聽天書,我們只能看懂地質成像之後的2000張黑白膠片。

其中地下1200處,出現了地震波的異常反射。在膠片上表示的是,一塊非常突出的不規則形白色,好像一個十字架,精度精確的嚇人,大概是49米長,寬34米,好像是嵌入在地下1200處巖殼裡的一塊金屬塊。

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我們都議論紛紛,感覺很不可思議,然而等到螢幕上的那個十字小點放大,一下子四周又全部靜了下來。

原來那個十字形的白色影子,放大200倍之後,明顯現出了幾何的外形,所有人都一眼認了出來——那是一架飛機。

寫到這裡,很多人會認為我是在胡扯了。

確實,這實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所受的都是相當務實的教育,這種事情,在當時,我第一反應也認為是胡扯,根本無法接受,也不知道怎麼去接受。

不過後來回頭想想,這其實並不難解釋。

因為事實上,如果一件事情既成事實了,那麼總有他成為事實的方法。

很多人剛開始認為是巧合,但是那大校告訴我們:根據仔細的外形分析,這應該是一架日軍的“深山”,那是一種很冷門重型轟炸機,日本人一般用它來做運輸機,是在二戰末期投入使用的,數量很少。所以巧合的可能性非常低。

既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