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與王瓊綾都不知道柳隨雲這次閉關的真實原因,何況是重華峰的同門。
這個世界,除了自己之外,也只有師孃才知道自己得到了這部傳說中的道書,柳隨雲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之後,又拿出了一件遮掩氣息的靈傘,將這把剛花了三千八百靈石的隱息傘開啟之後,柳隨雲才從自己的儲物袋取出了容成經。
這部帛書一亮相就流露著壓制不住的太古氣息,若非柳隨雲這把隱息傘的功效,難免會有人注意到這邊的動向。
柳隨雲很快把自己的神識傳入了這部帶著太古氣息的道書,很快柳隨雲就覺得自己已經隱身於一片雪中梅花之中。
景緻極好,但柳隨雲很快發現十八從梅花代表著這部《容成經》的十八卷,他很快試探地翻閱著這容成經內的記載。
當他走到第一從梅花樹之中,數十株梅花很快消失不見,只剩下了無數灑落的梅花,而柳隨雲很快發現這一卷是容成經的提要與總述,記載著整部容成經的全部內容。
第四百三十三章 損已利人
柳隨雲才在幻境呆了一會,就已經確定這部《容成經》雖然是古寶級的道書,但是卻不是大禹治水之前的遺存,而是秦漢時大修士復錄的古本,因此這上面的文字雖然古樸精深,但是專門修習過的柳隨雲大致都能認得出來,若是真正的上古文字,柳隨雲恐怕一個字都認不出來。
即便如此,這個《容成經》的價值仍然無可估量,這可是秦漢時期的道書,雖然當代應當也有大修士能複製出古寶級別的道書,但是象上古這等源於太古的功法,時間越是久遠,離功法創立者的真意就越為接近,就象這部《容成經》,按照柳隨雲的估量,應當是兩漢的錄本,而非先秦遺存,但是柳隨雲仍然在幻境中感覺到洪荒太古的無限氣象。
柳隨雲之前手上最經典的道書應當是那一卷《無上秘要》,玄妙無窮,但是根據柳隨雲查閱典籍的結果,這部道書不過北周太武帝令幾位大修士編著,時代雖然早於隋唐,但是遠遠晚於秦漢,甚至是比秦漢之後的魏晉時期都要晚很久。
這部道書的編著年份,應當是一個被稱南北朝的修真亂世,其時蠻族四起,修士無處存身,而無上秘要則是北朝晚期的周太武帝時期所編著,距離大隋一統中土已經不遠了,根據柳隨雲聽到的說法,這位太武帝就是佛門的死敵,赫赫大名的“三武滅佛”之一,但就是對他恨之入骨的佛門都不得不承認他有驚世偉業,功業極巨。
而這部容成經不知道比柳隨雲手上的無上秘要早上多少個世代,雖然柳隨雲修仙以來,已經修行了若干種上古仙文,這部《容成經》的文字他大致能認得出來,但還是有許多地方被卡住了,有些時候是某些習語柳隨雲還是第一次看到。
但是柳隨雲還是照樣在雪中梅花中欣賞起骨豐肉美的文字,很快他就大致理解了這一卷提要的內容,這部道書的復錄確實是在兩漢時期,雖然不知道具體年份,但是柳隨雲還是推定為前漢時期,只是即便在前漢時期,當時的大修士們已經對於容成氏的功業不甚瞭解,只知道他是許多傳說中開天闢地以來的人間界第一位君王,而非另一種傳說系統中的軒轅黃帝。
但是除了這一點之外,當時的大修士們根本不知道容成氏有什麼樣的偉業,只知道他被大禹治水之前的修士稱為“訟成氏”,流傳下來的功法只有這一部《容成經》而已,共有二十六卷。
這二十六卷道書,可以說是包含了從築基期到金丹、元嬰、元神、元神、合體、返虛、大乘期的全套功法,而且還不是一種雙修功法,無論是配套的劍法、制符、煉器之術還是其它道法都是無所不包,因此前漢時期的大修士也不得不感概這部容成經的博大精深,並把這部容成經從秦火之前的古文轉寫到兩漢流行的今文。
看到這,柳隨雲不得不感嘆了一番:“原來是先秦之前的文字,被那時候的修士稱古文,而這些文字被稱為今文……”
雖然稱為“今文”,但是柳隨雲還是知道這些漢代文字不但漂亮,而且飽含著玄意,若是細細參悟,自然也有驚人收穫,只是柳隨雲沒有這個時間,他對於《容成經》的細節更是關心。
與無上秘要的幻境變幻無窮不同,《容成經》的第一卷沒有那麼實際互動的內容,只有許多兩漢修士留下來的註解,詳細說明這部《容成經》是怎麼樣的功法,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影像,讓柳隨雲大開眼界:“原來修士還能如此強大……”
柳隨雲到現在目前看到的最強大修士就是現在的蒼穹第一人莫意懸,可是根據這些影像之中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