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葉墨臨危不亂主持大局,率領北國將士殺出一條血路,終於在六月二十四突破盧存義的圍困,歷盡艱險回到了北國本土要塞。此時北國南征一百二十萬大軍,只剩下了不到四十萬。其餘八十萬,大半在途中中伏戰死,還沒有死的,都在江北已經落入攝政王和盧存義的包圍,不繳械投降也只有死路一條。
當然南朝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盧存義麾下的軍隊衝在阻攔北國強敵地第一線,折損大半。袁斌戰死,冒牌盧存義也用了障眼法。身先士卒“死”在戰火之中。盧家上下滿門忠烈的美名再次傳遍江北,更加激勵起南朝士兵們的鬥志。奮勇殺敵,誓要將來犯地北國敵寇殲滅驅逐。
知道真相的謝氏父子、衛珍惜等少數幾人,不禁感嘆,攝政王設了這樣地局,對盧存義一家已經是仁至義盡。至少全了盧家身後美名,維持了百姓心目中那個英雄形象。。奇書…整理…提供下載。如果盧存義的幼子能夠在戰火中生存下來,他也會因為父輩們的光榮事蹟,活得更輕鬆一些,不必揹負叛徒之子的罵名。
江北的百姓們在謝延年為首地白道各大門派的保護疏散之下,及時轉移了財物,躲藏到安全的地方,大部分沒有受到戰火波及。
前方準確訊息傳回平城府的時候,已經是七月。
長公主召集朝臣。緊急商議對策。她不僅擔心北國這一次南征潰敗,會引發南朝進犯,她還擔心葉墨會趁新帝傷重無法理政的時機再起什麼亂子。其實她很矛盾。如果南朝來犯,葉墨或許會先集中精力對付南朝的軍隊。暫時放緩奪權;但是如果攝政王退守江北按兵不動。沒有繼續北上的打算,那麼葉墨會不會做出什麼驚人的舉動呢?
一旦新帝駕崩。朝中只剩下六歲的太子和她這個輔政地長公主,內無精兵良將,葉墨或許就算不公開謀朝篡位,也會徹底獨攬大權架空皇室吧?
緊接著從南朝那邊傳來另一個訊息。南朝皇帝下旨急召攝政王回皖都,原本陳兵邊境的南朝軍隊也有逐漸回撤的跡象。埋在南朝皖都地北國暗樁進一步打探,聽聞南朝皇帝是怕攝政王在江北擁兵自重,決定收回攝政王的兵權,改派大皇子來江北鎮守。如果這個傳聞屬實,那麼南朝軍隊繼續北上乘勝追擊地計劃就會暫時擱淺。區區南朝那個大皇子,文治武功比攝政王相去甚遠,就算他有心北上,短期內也絕對打不過邊境。
這對北國軍民來說是一個好訊息,暫時能夠穩定住本來已經惶恐不安地民心。
誰料好訊息還沒有傳出多久,在七月初十,葉墨卻發出卜告,宣佈了新帝駕崩的壞訊息。此前葉墨一直以新帝傷重不宜安馬勞頓為由,讓大軍駐紮在南部大城運城,並沒有急著回京。現在新帝駕崩地訊息傳到平城府,朝野震驚。
王哲帶領著南朝的暗樁們怎麼會放過如此大好時機?北國市井一夜之間,就出現了數個版本的謠言。
有的說新帝早就駕崩,甚至死在了江北,葉墨是怕擔罪名,才找人偽裝,故意在逃回北國後製造了新帝傷重不治而亡的假象。有的說當初新帝為了褒獎葉墨的救命之恩,曾經在危難之時交託傳國玉璽,那意味著要禪位葉墨,如今新帝駕崩,葉墨就該繼承帝位。有的說朝廷早就派人去了運城,迎接新帝,卻被葉墨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攔,直拖到新帝亡故,所以葉墨狼子野心早就想謀朝篡位,說不定暗中與南朝有勾結,否則南征也不會如此慘敗收場。有的說新帝臨終託孤葉墨,封葉墨為攝政王,總攬朝政大權,並且要提防長公主篡位成為女皇
這些流言嚴重擾亂了北國民心。
其中以新帝禪位葉墨這一條最為荒謬,卻偏偏有些愚蠢的民眾相信。與六歲的太子和一個隱居深宮多年的長公主相比,治理國家有方的葉墨更加深入民心。
而且新帝御駕親征,確實帶了傳國玉璽,新帝駕崩,葉墨只是報喪,並沒有立刻將新帝的遺體護送回京,更沒有提過要交還傳國玉璽的事情。沒有傳國玉璽,太子就不能舉行登基大典。
長公主被內憂外患壓得喘不上氣來。偏偏身子不爭氣,最近這段時間毫無胃口,頭暈噁心,處理政務的時候都無法集中精力。她悄悄請鄧御醫把了脈,才發現自己居然懷了身孕。國難當頭,長公主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如果是以前,她或許會服藥狠心打掉這個來的太不是時候的孩子。可是一想到這是她與易空靈的孩子,她又怎麼捨得?
那一日溫泉池邊的刻骨溫柔之後,無論長公主如何解釋,易空靈都不敢再對她有親近的舉動。他還是不肯信任她,她也不願逼他。現在她清楚,一旦葉墨起了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