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2部分

一名身形和樣貌與李雲天相似的中尉換上了他的少將軍銜,並且腰上掛著那把金柄金鞘的御刀。

李雲天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是要掩飾身份,一來是為了安全,畢竟這裡臨近交趾,難免混進叛匪,二來他有事要做,被人看出來的話事情可就糟了。

從離開鎮子到進城,一路上,李雲天和驍武軍成為了沿途百姓圍觀的物件,百姓們饒有興致地簇擁在路邊,指著他們嘰嘰咕咕地說著話。

由於廣西少數民族眾多,廉州府更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再加上聲音嘈雜,即使是提前學了兩年多廣西方言的李雲天也不清楚那些穿著色彩繽紛民族服飾的百姓們說得什麼,不過看得出來他們好像很高興的樣子。

李雲天的到來無疑鼓舞了廉州城百姓計程車氣,並且使得原本呈現出惡化趨勢的治安迅速好轉。

畢竟,李雲天不僅是宣德帝御封的定南將軍,更是大明堂堂的鎮武伯,再加上朝廷從年前開始就大力宣揚驍武軍在平定漢王叛亂時的赫赫戰功,因此李雲天和驍武軍在百姓們心目中極具威懾力。

由於廣西西部地區多山,山路蜿蜒崎嶇,故而直到三天後李雲天才來到太平府的治所太平城。

古代通訊不方便,李雲天一路上又是風馳電掣,故而他趕到太平城時太平城的官員們並不知道他來的事情。

因此,直到李雲天率領著眾驍武軍將士來到太平衛指揮使司衙門門前,太平府知府和太平衛指揮使才知曉他竟然已經趕來太平城的事情,慌忙通知各自手下的官員前去太平衛指揮使司衙門拜見李雲天。

由於與交趾的宣化府相鄰,太平城裡有不少從宣化府逃來避難的交趾百姓,得知宣德帝任命的定南將軍出現在這裡,一個個頓時興奮了起來,私下裡紛紛議論著李雲天這次能夠平定交趾的叛亂,使得他們得以重返家園。

李雲天這次來太平城,主要是佈置從太平城往宣化府運糧的事宜,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九州商會已經從湖廣往太平府運來了足夠二十萬人吃一年的糧食,李雲天需要太平府知府和太平衛指揮使組織人力將那些糧食運到宣化城,以解決宣化城日益緊張的糧食危機。

交趾叛軍造反後,交趾南部被叛軍控制地區的不少百姓害怕受到叛軍傷害,故而攜家帶口地逃往明軍控制的北部地區。

隨著柳升的戰敗,交趾中部的一些百姓也開始向北方逃亡。

在這些逃難的百姓中,既有原先從兩京十三省移居到交趾的大明百姓,也有交趾當地的民眾。

因為李清正把宣化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故而逃難的百姓們紛紛往宣化府而來,使得宣化府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由於進入宣化府的難民實在是太多了,已經影響到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故而有官員向李清正建議將一部分難民趕到臨近的州府,但是被李清正否定,他豈能對那些難民見死不救。

其實,宣化城裡有一個大型的糧倉,不過那個糧倉是朝廷準備的戰備糧,要想動糧倉裡的糧食救濟難民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經過宣德帝的恩准,另外一個是得到宣德帝派來的欽差允許,否則就是大罪。

所謂宣德帝派來的欽差,指的是被宣德帝派來的有足夠許可權的官員,例如巡撫或者總兵,其他的人即使是巡按御史也無權這樣做。

李雲天自然清楚這一點,他已經決定動用宣化城的那個糧倉來救濟那些到宣化府逃難的交趾百姓,不過由於難民的數量太多,恐怕那個糧倉並不能滿足難民的長期要求,故而他要組織人手從太平府往宣化府運糧。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只要能讓那些難民填飽了肚子,那麼宣化府的秩序就會穩定。

九州商會負責太平府糧食事宜的人名叫賈雲川,廣西桂林人,就住在太平城裡。

賈雲川在三年前就加入了九州商會,也算得上是九州商會的老人了,專門負責拓展九州商會在廣西的市場,兩年前開始著手將糧食運來太平府的相關事宜。

在賈雲川看來,將糧食運到太平府這種荒僻的地方銷售完全就是蝕本的生意,當地居民對糧食的需求有限,這麼多的糧食恐怕五六年都賣不完,進而黴變,白白地浪費。

可是,這次運糧是陳凝凝和鄭婉柔聯合發起的一次生意,他縱使感到疑惑也唯有按命令執行。

而且賈雲川在王太平府運糧的時候得到了一個令他倍感疑惑的指令,陳凝凝和鄭婉婷讓人給他送來了半截銅板,告訴他在見到另外半截銅板前不許賣那些運到太平府的糧食,而且賣糧的價格由持有另外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