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亡十人的情況下全殲倭寇,實在是奇蹟,朱由檢、秦永年的用兵,已經直追當年的戚少保。

“李大人過獎。保境安民是軍人的職責,奮武營也是大明的軍人。”朱由檢嘴上謙虛,心中卻是得意了一把,這畢竟是他第一次帶兵,完勝倭寇,不僅讓士兵們得到血與火的鍛鍊,也增強了他的信心。要拯救大明,看來這條路走得通。“只是倭寇雖除,但地方百姓家破人亡,安置百姓、恢復生產、穩定地方秩序的事,就有勞李大人這樣的文官了。”

“臨淄百姓,自是下官職責所在,下官自當盡力。雖然不敢和奮武營殲滅倭寇相媲美,但下官一定會很快穩定地方秩序,儘早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說到百姓的事,李元侃侃而談,那是他的強項。

“李大人可知治下損失多少?”秦永年本來對地方上的事不感興趣,但朱由檢、李元二人說到百姓,他倒想看看倭寇到底將山東蹂躪成什麼樣子。

“回稟秦將軍,得奮武營及時出擊,臨淄縣損失不大,只有部分農田被毀,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除此之外,臨淄的百姓沒有其他的損失,倒是臨淄東面的青州府……臨淄作為青州治下的屬縣,自當義不容辭協助青州百姓渡過難關。至於青州更東面的萊州府、登州府,就不是小小的臨淄縣能救援得了的。秦將軍、信王殿下還是奏明朝廷,早作安排。”作為知縣,李元還是很有能力的,奮武營剛剛殲滅倭寇,他就派人檢視百姓的損失,這份精神,絕不是一般的官員所能比擬的。

但他既不是東林黨,也不屬於閹黨,所以當了十五年的知縣,一直得不到提拔,只是從一個地方調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做他的七品知縣。

秦永年點點頭,李元能相助青州府,已是超出職責所在,若是恢復山東半島東部各府縣,確實不是臨淄這個小小的知縣所能辦到的。但他是軍人,對地方上的建設也沒有什麼好多建議。

“李大人,我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希望李大人不吝賜教。”朱由檢已經看出李元還是一位勤政的知縣,心中稍稍安定,對李元的印象也不錯。“本次倭寇侵入山東,究竟從何地登陸?還有,倭寇劫掠之後,為何不回東瀛,而是一路向西,他們的目的何在?”

“稟告殿下,此次倭寇是從登州登陸。下官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與倭寇交戰的山東兵,是從登州開始潰敗的,一路向西蔓延;至於倭寇為何一路向西,原因有二:一是從登州到濟南一線,富裕的府縣較多,倭寇以劫掠為目的,自然奔富裕的府縣而去。二是山東地方府兵較為分散,以衛所為單位,分散各地,平時不易監管,疏於訓練,連士兵的人數……因此倭寇將山東府兵視若無物,向西劫掠只當旅遊。”說到軍務,李元皺起了眉頭,他只是知縣,品級太低,雖然是文官,因為沒有後臺,根本不能干涉地方軍務。

“李大人所指,可是地方吃空餉?”朱由檢早就明白京師軍的貓膩,何況山東?以奮武營的空餉推測,山東的府兵能有五萬就不錯了。這些士兵又分散在不同的衛所,平時基本不訓練。

朝廷的軍費都是撥付給遼東前線,各地衛所根本沒有充足的軍費,算起來朝廷欠他們的銀子,恐怕是天文數字了。

沒有軍費,府兵只好自己種田,但大明府兵制已經走過了兩百多年,早就糜爛不堪,這些府兵要想自己種田,也是不可能,因為當初分給他們的土地,早就被各地的權貴兼併了,他們已經淪為權貴的長工或者短工,靠給別人打工謀取一點可憐的生活費,平時根本沒有時間訓練。

除了身份不同,他們已經和普通的百姓沒有兩樣。難怪他們聽聞倭寇的訊息,就望風而逃,如果不逃,多半要和普通百姓一樣,成為倭寇的刀下亡魂了。

大明的府兵制,已經走到盡頭,與朝廷現在的經濟狀況也是不開的。

大明的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宗室和文官的手中,在大明這些擁有大量土地的人,是不用納稅的,一些普通的農戶,為了避稅,往往將土地掛靠在讀書人的名下,加上東林黨一再阻撓朝廷徵收商稅,使戶部的收入銳減。但朝廷的支出卻在增加,光遼東的軍費,就已經超過五百萬輛,擠佔戶部的絕大部分開支。

現在朝廷根本沒有銀子支付府兵的軍費,沒有軍費,府兵就不能從事訓練,就沒有戰鬥力。

大明北方的九邊重鎮需要有戰鬥力的軍隊對付建奴、蒙古的騎兵,軍費都撥到邊鎮,特別是遼東。沒有戰鬥力的府兵當然得不到軍費,這已經是一個死結。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內閣和兵部都意識到,打仗,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