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7部分

與大明締結和約?”

“陛下,這和約到底要不要籤?好像和約只與商人有關,與戰爭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孔貞運終於逮到機會,發表了他的個人見解。

“孔愛卿如果這樣理解,那就是大明的罪人了。”朱由檢先給孔貞運扣帽子,“大明如果與西班牙締結和約,以後雙方就是合作的關係,就像是商業上的朋友,雙方之間不會有戰爭,就是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透過協商來解決,如果雙方不能簽到和約,大明從西班牙口中拔除呂宋省,西班牙人豈肯幹休?大明與西班牙之間,一定還會有大規模戰爭。”

“陛下……”孔貞運抖抖索索,說話也不利索了,他可不想成為大明的罪人。

誰又願意成為大明的罪人?

內閣根據朱由檢的意見,由外交部副部長黃曉福代表大明,與塔波拉進行和談。

經過三天時間的談判,黃曉福與塔波拉終於擬定了和約,和約的內容主要有六條:

一、西班牙承認大明對整個南琉球群島的所有權,西班牙軍隊全部撤出南琉球群島;二、大明向西班牙派出二百學子,進入西班牙皇家科學院等高等學校學習,學制一年,以後每年派出一百人,進入西班牙的高等學校學習,所有學子的生活費用,由大明承擔;三、大明無條件釋放所有的西班牙戰俘;四、大明向西班牙開放商埠,包括呂宋的福林、臺灣的大員、廣東的澳門(待從葡萄牙收回之後)、福建的廈門,西班牙向大明開放塞維利亞,雙方在各自的領土範圍內,保護對方的人員和財產安全;五、大明和西班牙分別向對方派出常駐性使節;六、西班牙幫助大明在美洲的西海岸,獲得一塊永久性土地。

和約側重商貿,重是培養大明與西班牙之間的互信,但並沒有軍事上的合作,所以算不上是盟約,名稱就叫《明西北京條約》。

黃曉福和塔波拉分別代表大明和西班牙政府,在《明西北京條約》上簽字,由於條約還涉及國家層面的合作,朱由檢作為大明的皇帝,口頭授權黃曉福,待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認可後,條約才正式生效。

在朱由檢的心目中,他不是要諂媚西班牙,而是要拉攏西班牙,為的是讓西洋諸國看看,大明在秀出自己肌肉的同時,西洋完全可以與大明和平共處。

大明國內正處在改革的關鍵時期,需要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

現在的大明,並不弱於西洋,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

但大明的科技匠人過少,文化素質偏低,全國到處存在子承父業的落後模式,限制了科技的持續發展。

超過九成的人口是文盲,精英階層目光短淺,根本看不到西洋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朱由檢十分著急,大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要改變傳統的習慣,不是一時半會見效的,但朱由檢從來沒有放棄科教興國的戰略,特別是高等教育,他要用這些看得見的科學技術,喚起百姓的科學熱。

在大明科學院,恰好就有這樣一名科學泰斗,這個人的名字就王徵,他與徐光啟並稱“南徐北王”。

第388章《遠西奇器圖說錄》

大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王徵寫成了《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並開始出版發行。

《遠西奇器圖說錄》,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其中前三部分主要是翻譯西洋人的科學知識和應用技術,最後一部分是王徵自己的發明,主要有自行磨、腳踏車、輪壺、代耕等,如果能夠製造出來,都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民用科技成果。

但《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的出版發行,並沒有引起大明精英階層的注意和重視,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是掌握大明話語權的精英階層,自小學習的是聖賢之書,對這些科學方面的書籍,根本看不懂,於是斥之為“奇技淫巧”,進而加以排斥;其二是王徵並沒有充裕的資金和人力,將這些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品,讓大明的百姓感受到科技成果給日常生活帶來便利。

直到朱由檢偶然看到這本書。

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不是一番風順的,哥白尼因為宣揚“日心說”,被教會活活燒死在羅馬的廣場上,大明一貫重農抑商,漠視王徵的《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已經是個不錯的結果了,要是弄個“文字獄”什麼的,王徵可是想抹淚都找不著地方。

朱由檢決定幫王徵一把,幫助他就是幫助自己,就是幫助大明。

大明組建科學院之後,朱由檢先給王徵弄個副院長噹噹,在科學院,他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