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響聲是從東面傳過來的,大臣們這才趕到上當了。
一兩灰黑色的兩輪車,已經行到他們的眼前,這輛上,共載著四個人,除了騎車的侍衛,車後支架上坐著一名侍衛,還有兩名孩子,各用一隻腳站在後面的支架上,像是在雜耍。
前面的九輛腳踏車,表現的事風馳電掣的速度,最後一輛車,展示的是載重。
朱由檢倒揹著雙手,緩緩踱到大臣們前面,“諸位愛卿,你們覺得,這種交通工具,與馬車比較起來,究竟孰優孰劣?”
大臣們這才明白朱由檢帶他們來到承天門的目的,原來是展示這種交通工具。
“陛下,這種車具的速度,應該不輸於戰馬。”
“還能負重,不亞於毛驢。”
“每個人都能騎嗎?”
……
朱由檢看了看大臣們,一臉的燦爛,就像明天后天都不會颳風下雪似的,“這種交通工具叫腳踏車,只要道路平坦,每個時辰能行四十里,接近馬速,但比戰馬持久得多。”
“陛下,臣明白了,這種腳踏車,不像戰馬那樣需要草料餵養。”李長庚似乎明白了朱由檢的用意。
朱由檢誇讚了一句:“對,它不需要草料,也不需要休息,比戰馬便捷多了。”
“陛下,那我能騎它嗎?”黃曉福擠到前排,他已經迫不及待了,如果能騎著腳踏車上朝上班,路上不知道能節約多少時間,早晨還能睡個好覺。
“理論上人人都能騎,你們看看。”朱由檢從侍衛手中接過腳踏車,親自跨上去,在大臣們目瞪口呆中繞承天門前面的廣場一圈,然後才穩穩地停下來,“朕都能騎,你們為什麼不能騎?不過,如果年齡太大,最好不要騎,萬一摔倒了,老骨頭可是要散架的,主要是讓年輕人騎的。”
“陛下,臣卡伊買一輛嗎?”李春燁覺得,自己可能騎不了,但兒子孫子還是可以騎的。
“現在不行,這幾輛腳踏車都不賣,不過,李愛卿要是想買也可以,過了新元,腳踏車可能就要大規模生產了。”朱由檢不是在吊大臣們的胃口,這幾輛腳踏車,只要是向百姓宣傳用的,沒有實物,誰會知道腳踏車的功能?
朱由檢倒不是擔心腳踏車賣不出去,現在是買方市場,只有生產問題,沒有銷售問題,他是要展示科技產品的便捷,順便給王徵的技術賣個好價錢。
科學有價。
“新元之後就能生產?”畢自嚴也是心血來潮,他年齡大了,也許騎不了,但看著別人騎,也是一種享受。
“應該很快,朕已經出了一萬兩銀子,向王徵購買了腳踏車的生產技術,新元之後,就會在西安生產。”朱由檢對陝西情有獨鍾,他要讓陝西成為大明工業化的樣板,而且陝西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也適合腳踏車通行。
“一萬兩?那王徵不是發財了?”畢自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項技術就能賣一萬兩銀子,比他們這些高官的俸祿,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
“當然,王徵的技術,也不能無限制地賣下去,否則將來生產的腳踏車太多了,就會賣不掉,朕與王徵約定好了,他還可以向三個賣家出售,將來分別在天津、南京、廣州建廠生產腳踏車,除此之外,不得再向他人出售腳踏車生產技術。”
“還能有三個買主?那就是四萬兩。”稅務部長黃士俊的嘴巴張得老大,半響才合上,“陛下,王徵賣了這麼多銀子,那他要不要納稅?”
“當然要納稅。”工商部長劉宗周沒好氣地說,“陛下,王徵這是無本的買賣,稅率應該要增加。”
交通部長李長庚則看到,有了腳踏車,將來大明的交通會便捷很多,因此他不同意增加稅率,“王徵得到大量的銀子不假,但他也付出一生的心血,他寫出《遠西奇器圖說錄》的時候,可是窮得連褲子都沒得穿。”
朱由檢咳嗽一聲,壓住大臣們的議論,“諸位愛卿,稅率是否增加,得看大明的稅法,不能看到別人得了銀子就眼紅,相反,我們應該看到,王徵在得到大量銀子的同時,朝廷的賦稅也增加了。”
“陛下……”劉宗周支支吾吾,他實在無法從大明的律法中,找出增加稅率的條文,只是感覺王徵的收入太高。
“劉愛卿,既然沒有相應的條文,就不能隨意增加稅率,否則,執法者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朱由檢比較痛恨紅眼病,大明的工商人士就是常常被這些紅眼病吞沒。
“陛下,王徵的收入,太過駭人,一項技術,就可以賣出四萬兩銀子……”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