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部分

代民物熙阜。遼屬西京道歸化州,稱燕子城或燕賜城。金設柔遠鎮。後設柔遠縣,復設撫州,俱治今張北,本縣大部分該州縣地。元為“腹裡”之地,置隆興路高原縣,1307年,元武宗海山建中都於張北境內的旺兀察都(白城子),同大都(北京)、上都(開平,今正藍旗)並稱,成立皇室往返於大都、上都之間的巡都。皇慶元年(1312年),改隆興路為興和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起義軍劉福通部將關先生、破頭潘出師山西,克大同、興和塞外諸郡,一把火燒了元中都。明為邊徼。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興和府,四年後為元據,府廢。七年,明將藍玉再拔興和,自此本縣入明版圖。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興和守禦千戶所,永樂二十年(1422年),被蒙古攻破,後遷至宣化,本縣遂為韃靼勢力範圍。

韃靼唐代指蒙古高原東邊的塔塔爾部。明朝時稱達延汗統一的東部蒙古,與瓦剌對立,分為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鄂爾多斯、阿速(奧塞梯人)等部。韃靼人最早見於唐代突厥文碑銘和某些漢文記載。突厥的覆亡和回鶻的西遷等,一再給韃靼人提供了向西推進的機會。自唐迄元先後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諸譯,其指稱範圍隨時代不同而有異。是多個族群共享的名稱,包括以蒙古族為族源之一的遊牧民族、在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後裔。中國今天的少數民族之一塔塔爾族和俄羅斯等地的韃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韃靼人。1368年明軍攻佔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元政權退居漠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蒙古分裂成韃靼和瓦剌。

到了張北之後,李自成又接到了一次張雷的補給,頓時對張雷的話又多相信了幾分,趁著這一股勁頭,他們從張北進入了赤峰,再從赤峰趕到了奴兒干都司。

奴兒干,亦稱“耦兒幹”、“努而哥”,或作“納爾幹”。據《黑龍江古代簡史》載,清人稱為尼嚕罕(滿語“國畫”之意),表示這裡山川如畫,風景秀麗。奴兒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龍江下游設定的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等地區的最高地方軍政合一建制。明洪武八年,在東北地區南部設定遼東都指揮司使。洪武二十八年,明總兵官周興等進軍到腦溫江、忽刺溫河和斡朵憐一帶,派官招撫,始建衛所制,設指揮使和千戶。明永樂七年,明廷決定,升奴兒干衛為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駐奴兒干城。奴兒干都司為地方最高一級的軍政合一建制,直隸於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經常派遣欽差大臣到奴兒干地區巡視。太監亦失哈從永樂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視察,對都司、衛、所官員授予官職、印信,賞賜衣物錢鈔。並在奴兒干都司的山頂上,修建了永寧寺,先後留有“敕建永寧寺記”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寧寺記”兩塊石碑。

奴兒干都司轄區,幅員遼闊,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轄區內廣置衛、所,作為都司所屬的地方軍政建制。在奴兒干都司建立前後,明永樂元年至七年,陸續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滾河和烏蘇里江流域設立130餘衛,到萬曆年間,奴兒干都司轄區內增加到衛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稱384衛。(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觸即潰

() 到了這個地方,李自成他們已經來到了瀋陽的北方,也就是說,現在的李自成他們已經來到了滿清的盛京的後面!

讓李自成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是,自從上一次遇見了多爾袞前來招降之後,居然再也沒有看到過韃子的身影了。【】 他當然不知道,因為在他離開了之後,張雷除了定期給他送過去需要的東西之外,便沒有再前進一步,不僅沒有前進,他還又重新退回了關內,得知了這個訊息的韃子放心了下來,甚至連李自成都懶得搭理。

而張雷帶著人退回關內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來到當初將人留下來的地方,將李自成的十萬軍隊,統統據為己有,和自己計程車兵摻雜在一起。如果李自成知道了是這麼個情況的話,他一定會鬱悶得吐血的。

張雷的軍隊頓時又多了十萬大軍,他才不會傻乎乎的真的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去建立一個城鎮還是什麼的呢,他帶著人又回來了。不過為了不讓李自成真的孤軍作戰,他還是很厚道地將讓十萬人乘坐著船隻從海路北上,在海參崴方向登6。在清朝之前,海參崴為中國領土,劃為吉林將軍隸下,1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