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不過,此處還需強調一點,既弓弩的射程與殺傷力的計算方式與步槍完全不同。古時用弓往往是向天仰射,這樣箭支會飛得更遠,在敵人衝到直射距離前有可能組織多次齊射,給敵人造成更大的殺傷,所謂弓弩射程指的是曲射時的最大射程。而現代槍械射程指的是有效射程,也就是彈道平伸的前半段,如果採用仰(曲)射方式的話肯定要遠得多,但由於超出了視線,並且子彈頭的體積與慣性動能不足等原因,曲射出去的子彈即便飛得再遠也沒有任何殺傷力,況且現代戰爭士兵也不再排成陣列形成叢集目標,仰射只能是浪費子彈。

而論及弓弩就不能不提箭,弓弩是力量的來源,箭則是力量的載體,載體的效能對力量的發揮有相當影響。設計成熟的箭,眾所周知分為箭頭、箭桿和箭羽三部分,箭頭是戰鬥部,箭桿是平衡部,箭羽則是調節部。輕而韌的竹、木始終是箭桿的首選材料。而使飛行和下落遵循正確角度,從而飛得更遠,攻擊更加有效的箭羽,則以鵰翎為上品,雁鵝羽為最差,並在東周時期就能根據箭桿的浮水狀態,決定其安裝長度了。

“咚咚!咚咚!咚咚!”秦軍軍鼓連續兩響是“準備”,三次準備既待命。

陣前,六千弓弩手聽著鼓聲待命,此時的會稽南門甕城和兩邊的城牆上,已經密密麻麻的種滿了黑色的鐵桿莊稼。古時城牆多是壘土而建,少數都城用的也是未經高溫燒製的粘土城磚,碰上了三稜破甲箭頭,自然也就“入土三分”。

而中軍大纛戰車旁的觀禮臺上,翻譯們乘著秦軍調整整形的機會,又對各國使者忽悠開了:“諸位!剛剛為諸位展示的是大秦無敵弩在四百步、四百五十步及五百步的距離的發射效果。想必各位使者已經大致知道大秦的度量單位,四百步的距離既一千兩百腕尺,下面將要向各位展示的,是由無敵弩所組成的連環箭陣!”

果然,十息後,有傳令官手持令旗來到陣前,六千強弩的指揮部將接過令旗後,放聲喝道:“軍令:連環箭陣預備!羽箭十發準備!”

隨著部將號令,排成三列的六個千人隊再次原地踏步起來,並在隊將和騎將的指揮下,前後四個方正向居中的兩個方正靠攏,組成了一個寬百人,長六十人的長方形陣列。箭陣布好後,大軍再次呼喝“定風”,自有頭戴雉尾的隊將再次將定風箭射出,用以測定風速和射擊仰角。而後只聽中軍的鼓聲再次響起,六千人一起俯身上弦,引弦待發!

“軍令:連環箭陣!五發急速射!發射!”

“嘣!”

一聲令下,這個寬百人,長六十人的長方形陣列對前二十排扣動了強弩上的機括,將羽箭發射出去,旋即這些弓弩手將手中無敵弩放低蹬環上弦,從背上箭匣扣出羽箭裝填。

“嘣!”

也就在前二十排正在俯身的同時,中間的二十排也是扣動扳機發射,並且重複其前排的動作。

“嘣!”

最後二十排自然不能讓前面的兄弟獨佔鰲頭,也就等著中間二十排的同袍俯身上弦之際,扣動了扳機。

待最後二十排的強弩手發射完畢俯身裝填時,前二十排自然已大致裝好,齊齊舉起了手中的強弩,等待著隊將齊射的命令。

“嘣!嘣!嘣!嘣!”六千強弩幾乎以三息一輪的速度不斷的向會稽城牆拋灑著箭雨,也就是一忽兒的功夫,只見南門的甕城和兩邊城牆竟然從原本的土紅色變成了黑白相間,這黑色的自然是羽箭的木杆,白的當然是箭尾的羽毛。

第293章 軍火貿易

第293章 軍火貿易

城牆上的光景倒也好看,但城下的秦軍卻沒看見城頭的慘狀,原本持盾結成盾牆的數千守軍此時可以說已是完全被射殘了。由於秦軍強弩是以一個比較低的角度拋射而來,絕大多數高出牆面落入城頭甬道的箭矢都是以大約四十五度至五十十五度夾角射入,並且秦軍羽箭的比重大、慣性強,箭頭又是三稜錐型的破甲箭頭,自然對城頭的守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越王姒無疆藏身在已經變身刺蝟樓的城門樓裡放眼望去,城前甕城的牆頭甬道及甕城內待命計程車兵至少傷亡半數以上,左右城頭上的傷亡也至少在四成以上。

這個時候要是秦軍乘機攻城,只怕很有可能一擊得手,但讓越人費解的是這第二波箭雨停歇之後,城前的秦軍強弩手竟是再次盤膝而坐,原地待命。城頭上的越人足足蒙了有個二三十息的時間,這才有將領呼喝起來,讓躲在城下甬道的軍士民夫上城救人,而中箭未死的傷患這才反應過來,發出了震天的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