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而論,東以戲水為壑、西以灞河為防、北傍渭河、南背驪山的這一片地方,天然形成一個狹窄的通道,正如瓶頸扼守著由函谷關通向咸陽的大路,成為函谷關以後保衛帝國首都咸陽的最後一道屏障,秦帝國守衛首都的京師軍主力,即中尉軍的屯駐地,應當就在這裡。灞上在這條通道的西口,是中尉軍的屯駐地之一;鴻門在這條通道的東口,是中尉軍的又一處屯駐地。
鴻門營房遺址,在驪山北麓的鴻門原上,東鄰戲水,北俯渭河,居高臨下,控制著戲水…灞水間通道的入口。周文軍破函谷關,沿渭水南岸大道直指咸陽,必須透過這裡;駐紮在這裡的秦軍中尉部隊,就地設防阻擊,也是必然的事情。以三年之後的類似事件而言,劉邦軍十萬屯駐灞上,項羽軍四十萬屯駐鴻門,重演了敵對兩軍在這一帶的對峙,他們應當是分別利用了舊秦中尉軍的東西兩處營地屯兵。
解謎:劉邦軍和項羽軍的衝突,因鴻門宴而得以避免,劉邦屈服開道,項羽得以進入咸陽。周文軍抵達戲水東岸,急於進軍咸陽。屯駐於鴻門、灞上一帶的秦軍中尉部隊集結在戲水西岸佈防,誓死保衛首都。兩軍挾戲水激烈攻防交戰,交戰的結果,周文軍被阻止在戲水東岸,被迫停軍不前。
歷史情景之四:復活的歷史
時間:公元前209年九月
地點:驪山始皇陵附近
人物:數十萬秦楚軍將士
事件:戲水之戰
戲水周文軍抵達驪山東面的戲水時,一支精銳的秦軍部隊,已經靜悄悄地在戲水西岸嚴陣以待。
戲水西岸的秦軍,約有五萬人,分為五軍,排列成前鋒後衛兩陣。前鋒三軍,右軍依託驪山佈陣,左軍旁靠渭水佈陣,左右軍之間,中軍橫列展開。前鋒三軍之後,後衛兩軍集結在前鋒三軍的結合部,作支援依託。五部秦軍,每軍萬人,自成一獨立軍團,各軍團佈陣相同,分別列成右方陣、左曲陣、中方陣和軍幕指揮所。
周文憑藉他豐富的軍事經驗,意識到眼前的秦軍非同一般,當是秦軍精銳中的精銳,始皇帝的近衛軍之一,拱衛帝都咸陽的京師軍中尉部隊。
周文不敢輕敵,他首先以楚軍輕銳部隊,築便橋強渡戲水,由戰車打頭,步兵跟隨,試探衝擊秦軍前鋒。秦軍放任楚軍渡河,待部分楚軍渡過戲水時,秦軍開始攻擊……初戰戲水的結果,楚軍大敗,渡過戲水的楚軍,幾乎無一生還。
然而,秦軍儘管初戰獲勝,卻不乘勝追擊,事後也絲毫不為周文軍的引誘所動,只是堅守在戲水西岸。秦楚兩軍,相持在戲水。
利用兩軍相持的時間,章邯緊急請準朝廷,赦免驪山役夫、刑徒和奴隸,發放武器,編入軍隊,就近參戰。一路勢如破竹的周文軍終於被擊敗,退出函谷關。張楚政權由勝而敗的命運,由此決定。秦帝國的命運,也一時轉危為安。
以上四種歷史情景,分別節錄於本書第五章〃英雄周文〃、〃戲水之戰的秘密〃和〃復活的軍團〃,既是同一往事四種不同的折射映象,也是復活同一歷史事件的四個不同階段。
復活歷史,需要心靈的體察加上智力的推想。特別是距今久遠的古代的復活,由於史料少而又少,需要解讀文獻,需要發掘實物,需要考察實地,然後作考證勾沉,作觀察推敲,作推理聯想,再用貫通古今逆轉時空的連線,在歷史的汪洋大海中捕捉往事的依稀影蹤。
讀者朋友,如果你欲知往事,如果你賞析文物,如果你喜好旅行,請你閱讀本書,參與歷史的復活,作出自己的評判。這裡附上我們的電子郵箱:wei?xiao9966@yahoo。,懇切地請你貢獻寶貴的意見。只有我們互動起來,歷史才能真正地復活。
歷史就在你的身邊。而你,就在歷史當中。
。▲虹橋▲書吧▲
第3節:第一章劉邦的戰國時代(1)
第一章劉邦的戰國時代
一跟秦始皇本是一代人
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曾經在同一天空下生活了四十七年。以自然年齡論,他們是同一世代的人;隔代的印象,應是時代區分割裂人物、歷史觀念影響歷史時間的結果。
多年以來,我一直有一種印象上的錯覺,漢高祖劉邦和秦始皇嬴政,彷彿是隔世的兩代人。
考究起來,這種錯覺的產生,在於我所閱讀的書籍和所接受的教育。瀏覽教科書,翻閱文獻論著,秦始皇建立秦帝國,漢高祖建立漢王朝;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天下,漢高祖滅亡秦國再封王侯,二人確是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