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沒錯,一部票房高達三百萬港幣的電影,純收入也不過才四十萬而已。原因就在於香港對電影等娛樂稅徵收的太狠了,高達17。5%——近乎兩成的利潤被攫取。而同時期美國好萊塢的電影稅,卻享有7%的退稅率,鼓勵資本投資美國電影。

一部電影還沒有上映,就已經註定有兩成利潤被政府拿走,剩下的票房即便對半分配,製片方也只能分到四成票房。

現在香港電影過百萬票房就算賣座電影,還有大部分電影只有幾十萬的票房。倒逼著製片方不得不將成本壓縮在四十萬港幣以下,限制了香港電影的投資力度。

每年香港產出上百部電影,能在香港本土收回投資的不超過二十部,剩餘大多數都需要依賴外埠市場。

一旦海外市場出現萎縮,香港電影不可避免就會面臨滅頂之災。

所以當九十年代,臺灣取消港片的國片待遇,開放市場給好萊塢影片之後,香港電影失去最大的票房重地,頓時一落千丈直到現在還沒有恢復元氣。

現在的電影人自然料想不到十幾年後自己會那樣的悽慘,依然酒照喝歌照唱舞照跳,聽大老闆許貫文提議乾杯,馬上雲集響應一口悶了下去。

許貫武還是照例喝他的果汁兒,有幾位武師過來敬酒,都被洪京寶給堵了回去。上次他敬許貫武兩杯酒害他吐了一次,證明許貫武是真的不能喝酒。

“謝了三毛。”許貫武衝洪京寶笑了笑道,“上次聽你說要琢磨個新戲,捧一下你的師弟元飈。怎麼樣,有點子了沒有?”

“暫時還沒有,我正在找編劇幫我寫。”洪京寶舉著酒杯笑著說道。

許貫武點了點頭,知道洪京寶要找的編劇,不是“開戲師傅”。而是專為導演度橋的“橋王軍師”。

說到編劇。許氏兄弟公司現在編劇數量並不多。遠遠比不上邵氏,甚至相比嘉禾還稍有不足。

原因在於香港好的電影編劇實在太少,夠資格當“開戲師傅”的僅有那麼兩三人,還早早的被邵氏給壟斷了。

比如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就是專門為邵氏編寫劇本的,聽說此人一生寫了四百多部劇本,當真是著作等身令人敬仰。

另外有一位司徒安,從粵語電影時期就從事劇本創作。一直筆耕不輟,所寫劇本雖然很少引發轟動效應,但卻一直保持賣座水準。像去年許氏兄弟公司投拍的《成記茶樓》、今年邵氏那部《阿牛入城記》就都是他的作品。

更難得的是此人一生寫過八百多部劇本,拍成電影的就有三百多部,這種數量在香港電影界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嘉禾雖然沒有一位開戲師傅,但是在鄒文淮與何貫昌從邵氏叛逃之前,卻將邵氏封存在庫房中的上百部劇本一掃而空。因此嘉禾也並不缺少電影劇本。

僅有的幾位開戲師傅都被邵氏籠絡了去,好在許氏兄弟公司招攬的導演人才中,多數都是身兼多職,編導演一體全能。像麥佳、洪京寶、曾智偉都算得上是才子。

他們自己腦子裡就有故事。只需要幾個橋王軍師來度橋就好了。

不過許貫武並不打算想因為這些導演能幹就把他們累死,他也想著要引進編劇來減輕他們的負擔。

不過此刻那些後世知名的編劇。諸如黃佰鳴、黃邴耀、蕭若原等,都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許貫武只知道黃佰鳴做編劇之前當過洋行經理,月入過萬,但香港洋行何止萬間,一家一家的去找只怕找到九零年都未必能找到。

蕭若原之前是在麗的電視臺做編劇,有個具體的地址的確容易找,但許貫武之前派人檢視過。雖然麗的電視臺的確有蕭若原這個人,但此人現在是做新聞播報員的,之前根本沒有從事過編劇工作。

至於黃邴耀,這位“奪命剪刀腳”,就更加難找了。這位老兄90年代就去世了,網上留下的資料也不完整,許貫武愣是想不起他做編劇之前是做什麼的了,就算想找都無從找起。

好在如果真的沒有找到這些橋王軍師,許貫武還可以用腦子裡存的電影暫時應付一下。不過許貫武穿越重生而來,可不是為了奪走編劇們的工作,給公司培養一批米蟲的。

這兩年他已經給大哥提供了好幾部劇本,讓他都對自己產生依賴感了。而前世這些劇本卻都是許貫文辛辛苦苦才編寫的,為了瞭解底層民眾的辛酸苦辣,他還經常化妝打扮去貧民區採風。

《半斤八兩》裡,他帶的那個假牙,就是去採風時候的化妝道具,由此也可以看出許貫文對劇本創作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