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北工業區向西北延伸著一條長達三十多公里的柏油公路,這長柏油公路和工業區的其它地區不甚一樣,路邊很少看到在西北比較常見的工廠或者遍佈樓房的居民區,如果不是路邊田地裡的輸電塔,恐怕人們很難相信這裡也是西北的一部分。
除了這條在國內其它地區很少見到柏油路和電網輸電塔,路邊只有一些偶爾散落著的公司農場之外,就是一些稀落的只有幾十戶人家的非公司所有的村落,這些村落裡住著在數十年前甚至於百年前就在口外墾荒的移民。
走在這條柏油路上,遠遠的就能從外表上看出兩者的區別,光禿禿的村落裡是破舊的雜亂的土房子,而在公司農場的定居點周圍卻種著一些還末長成的小樹,一層半高的帶著簡易閣樓的“樓房”和簡易倉房散佈在規劃整潔的農場定居點中,路兩側不時可見的定居點。
因為這裡地處口外、口內的交界,早在清初這裡就已經出現了漢民墾殖,而較好一些的田地早已被這些早期移民佔有,因而這些農場大都是建在被那些移民棄荒的沙地、劣地之中。
按照這些農場的所處的環境,也應該說是口外上最為淒涼的地方之一,在乾旱少雨的口外,建在沙地橫亙上的農場,因為遠離水源而幾乎是寸草不生。但正是這些農場定居點為人口日益增長的西北,提供著大部分糧食和肉食、菜蔬,現在這些農場已經是整個工業區日常所需農副產品的主要來源,當然這一切都是得益於公司在這些農場裡建的灌溉設施。
最初在司馬決定在口外建立公司農場時,不過是想為了安置一些公司的工人家屬,讓她們擁有一個工作的地方,以便掙到一些錢用於補貼家用,但是隨著後來從各地到工業區的移民越來越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因為年齡等多方面的原因,並不適合在進入工廠工作。
為了安置這些人,同時也為了為解決工業區內日益增長農副產品的需求,所以司馬就在遠離工業區的地方,建立了大量的公司農場,這些農場實際上,是一種類似後世的合作社形式的集體農莊,基本上這些農場的土地、房屋都屬於公司,而這些移民,則是依靠承租著公司提供的土地為生。
而平時各農場相互協作,相互提供經濟和社會服務,農忙互相幫忙,集體合作社負責購銷、教育、醫療、文化等。新建村落由公司的農業安置規劃中心和農場服務社共同規劃,而公司向他們提供土地。
“葉在馥,字乃芬,廣東番禺人。其父葉大銓,清光緒年間曾任廣東增涉火藥廠文職廠長。葉在馥少年就學私塾,15歲考入廣東黃埔水師學堂駕駛班。光緒三十二年畢業,進北洋艦隊實習。宣統元年被選送北京,同年又派赴英國留學,專攻造船工程。共和元年秋,考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造船系。共和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葉在馥奉命調赴美國監造潛艇,轉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軍艦設計與製造,年前獲該校海軍工程學士學位畢業。”
從後視鏡裡看著此時只顧得欣賞著車外的風景的葉在馥,馬平格在心裡默揹著他的資料,作為研究所的所長,馬平格當然要記住研究所在的每一個研究的資料,更何況是這麼一個未來將在研究所在挑起大梁的技術人員的資料。
“可惜,全中國,只有在西北這裡有這些農場,如果有朝一日,全中國的農村都變成了西北的農場這樣,那該會有多好!”
透過車窗看著位於路兩側的雪原之中的農場定居點,葉在馥在心裡自言自語到,來到西北已經有十多天,西北給了葉在馥太多的驚奇,雖然作為一個廣東人,葉在馥並不太適應口外的寒冬,但是葉在馥仍然堅定的留在了這裡,必竟葉在馥知道一點,除了西北,恐怕在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達成自己的希望。
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作為一名海軍工程學學士,學習軍艦設計與製造為本業的葉在馥,當然知道在這個時候,即便是自己按照海軍部的委派到江南造船廠任職,恐怕終其一生也不可能設計製造出一條軍艦,那怕就是一條商船,恐怕也不會交給自己設計。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葉在馥才會在猶豫再三之後,才決定接受的西北的邀請,來到了西北從事船舶設計研究,當然更多的時候是研究性質,如果不是看到西北有入股上海船界,恐怕葉在馥也不會接受西北的邀請。
“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跑到西北這種缺水之地造船,想來全世界的造船工程師之中,也只有自己這一幫子人在水池子裡頭搞試驗吧!”
看著自己的坐車拐進一條盤山公路之後,於是葉在馥便在心裡自語到,而此時汽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