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身後長著四隻腳的飛行物便是“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鷹”。

……

晴朗的夜空,人們總是喜歡觀賞那漫天的星斗。星光燦爛,月光滿天,似乎那些未知的世界裡有著無窮無盡的秘密在等待著人們去思考與遐想,尤其是那顆在人們眼中看來最亮的星球——月球,更是以超強的魅力吸引了人類成千上萬年的目光。對於這顆星球的忠誠,沒有人會有絲毫的懷疑。它總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圍繞在人類的故鄉身旁,於是這個世界上也就有了許許多多關於月球的神話與傳說,於是這個世界上也就有了許許多多的人希望將自己置身於這些神話與傳說中,於是也就有了20世紀最偉大的實踐——人類奔月的故事。

生於那個年代的人是幸福的。對於見證過“阿波羅”登月事件的人們來說,當阿姆斯特朗踏上月面的一瞬間,也許地球上的許多人正觀望著月球,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永遠是那麼的強烈,儘管太空探測有著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然而卻絲毫不能阻止人類的邁向未來的腳步。

當時美蘇兩國都希望儘快發展自己的太空計劃,也投入了眾多的精力,然而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是艱難而曲折的,美蘇兩國在太空領域的競爭也由此拉開了序幕。蘇聯積極發展“東方號”載人飛船計劃,1957年蘇聯搶先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上了太空。在美國20世紀50年代末期曾經出現“飛彈差距”的恐慌,這個詞意指當年蘇聯的人造衛星運載火箭推力遠大於美國,也就是說,暗示著蘇聯彈道導彈的彈頭比美國的彈頭更重,威力更大,射程更遠。蘇聯在航天領域的這些成就大大刺激了技術力量雄厚的美國人,連美國總統肯尼迪也驚呼:“我們落後了”。美國於是奮起直追,當時的總統約翰·肯尼迪於1961年提出了偉大“事業”的說法,呼籲美國人民在1969年結束之前達成送人登陸月球並且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這是20世紀一場引人入神的科技競爭,美國最終獲勝,而且從此執世界科技牛耳至今不衰。

蘇聯“東方1號”飛船將人類第一次送入太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突破,它表明人類能夠戰勝地球引力而衝出大氣層進入太空。蘇聯“東方號”載人飛船工程從1957年開始論證,1959年春完成設計,1960年初運載火箭和飛船都研製出來,並於當年1月進行了兩次無人亞軌道飛行試驗。1960年5月15日,在拜科努爾發射場“東方號”發射工位,首次進行無人駕駛的衛星式飛船1號的發射試驗,以考核飛船密封效能和控制系統、生命保障系統、通訊系統工作情況。在返回時,由於飛船姿態控制系統故障,制動火箭點火後將返回艙推向了更高的軌道,1962年9月5日飛船才進人大氣層燒燬。

1960年8月19日,載有兩隻狗兩隻大白鼠、40只小老鼠和其他一些動植物的衛星式飛船2號發射入軌,進行了生物和航天醫學試驗,檢驗了飛船的安全效能和返回系統。返回艙飛行18圈後,返回著陸成功。1960年12月1日,又發射了衛星式飛船3號,船上裝有兩隻小狗和一些植物,飛行27圈後再入回收時失敗。1961年3月9日,蘇聯發射衛星式飛船4號,船內裝有模擬假人及1只幾內亞豬、1只狗、若干小動植物。該飛船和載人飛船狀態完全一致,結果獲得圓滿成功,按指令在指定地點著陸。與此同時,在莫斯科郊外的航天員培訓中心,準備上天的首批航天員季托夫、加加林、邦達連科等人正在進行一系列上天前的模擬訓練。1961年3月23日,邦達連科在為期10天的地面訓練的最後一天,在充滿高濃度氧氣的氣壓室裡訓練後,他用酒精棉球擦拭身上固定過感測器的部位,然後順手將棉球扔向一旁,恰巧落在熾熱的電熱器上,火苗一下躥了起來,立即引起大火。他被嚴重燒傷,經搶救無效而死亡。這是第一個死於事故的未上天的航天員。1961年3月25日,又一次進行了衛星式飛船5號的發射試驗,獲得了圓滿結果。

至此,蘇聯已進行了9次無人飛船試驗,除了用衛星式飛船編號的5次外,另外4次用了衛星編號。9次試驗中,失敗4次,成功5次,其中最後兩次連續成功。蘇聯決策機關認為已完全具備了載人飛船的發射能力。1961年4月8日,蘇聯國家航天委員會研究決定發射載人的東方1號飛船。10日晚,加加林被決定為第一個上天的航天員,季托夫為替補航天員。

1961年4月12日拂曉,廣袤無垠的哈薩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