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航母問題剛一解決,未等各國代表鬆下一口氣。五國又在限制潛艇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爭吵並不是發生在中國身上,而是發生在英國與法國之間。
英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忌諱他國的潛艇,因為在歐戰期間,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讓英國的艦艇和商船吃夠了苦頭,成了英國刻骨銘心的記憶。所以英國海軍主張完全禁止潛艇。而法國針鋒相對,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議,聲稱如果不準海軍弱國使用潛艇,就等於是把它們交給海軍強國任意宰割,因此根本不應對潛艇作任何限制。
於是雙方展開了唇槍舌劍般的爭吵,畢竟潛艇被法國視為保持“海軍優勢”,彌補主力艦差距的有力武器,如果完全禁止潛艇,將令法國失去全部的海外利益,經濟上陷入困難的法國,不能如同中國一般,財大氣粗並雄心勃勃的制定一個大洋艦隊計劃,然後用瘋狂的擴充軍備,迫使英美兩國接受法國的要求,潛艇是法國最後的保障。
面對法國的要求,仗著一戰時“拯救“了法國,英國首相斯坦利幾乎是氣勢洶洶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
“英國決不能允許擁有八十萬陸軍的法國再擁有頭等的潛艇艦隊!”
對自家的這個鄰居,英國持有的警惕遠超過他國,他保持世界頭等陸軍沒有問題,更何況他還不是頭頂,但海軍……英國海軍已經不可能再保留曾經的兩強艦隊,對這個近鄰的海上力量自然要儘可能的削弱。
法國總理白里安隨即毫不示弱的反將了斯坦利一軍。
“如果英國願意取消主力艦,那我們就立即取消潛艇。”
面對白里安的反擊,斯坦利立即給予了回應。
“基地遍佈各地的法國,如果再擁有大量的潛艇,那對英國的威脅可能要比德國對英國的威脅大許多倍。”
歐戰時的蜜月期早已在渡過,現在英國與法國雖然未走向敵對,但是英國卻需要考慮到未來幾十年,英法兩國爆發戰爭的可能,擁有大量潛艇的法國顯然不是英國願意看到的,尤其是海軍力量遭到限制後的英國。
在斯坦利把原因說明之後,白里安冷笑了笑便反唇相譏著昔日的盟友。
“英國建造主力艦想必是為了打撈沙丁魚?那麼,何不讓可憐的法國也造幾艘潛艇來研究研究海底植物呢?”
一位首相、一位總理此時幾乎如同拳擊臺上的運動員一般,你來我往試圖將對方擊潰,歐戰時曾經的盟友關係,早已隨著戰爭的結束而結束,現在英法兩國只是競爭對頭。
見英、法的“潛艇戰”陷入僵局,查爾斯趕緊出來打圓場,可是由於大家分歧太大,限制潛水艇問題最終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只好不了了之,潛艇上的無結果,對於一些國家而言意味著機會,這個結果讓一直目睹著英法兩國潛艇戰的中國代表團倍覺滿意,尤其是程壁光幾乎是暗自偷笑,畢竟在潛艇上海軍甚至都做好了以後建造“孿生艇”的計劃,沒有限制意味著海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擴充潛艇力量。
經過近三個月的明爭暗鬥,1925年2月3日,曠日持久的華盛頓限制海軍軍備會議終於宣告閉幕。這天上午十時,簽訂《美、英、中、法、意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條約規定:美、英、中、法、意主力艦總噸位的比例為5∶5∶3。4∶2。2∶2。2。同時規定,美、英、中、法、意航空母艦總噸位比例依次為13。5∶13。5∶10。8∶6。6∶6。6,條約的有效期到1939年為止。
華盛頓條約的簽定使英國被迫承認英美兩國主力艦噸位相等的原則,這是美國在華盛頓會議上的又一勝利,意味著英國海上優勢開始喪失。同時條約對中國也是一個成果顯著的勝利,用紙面的艦隊,為中國爭取到世界第二海軍強國的認可,當然這個第二強國目前仍然停留在紙面上。
不過在世人看來,儘管中國只取得了世界第二等海軍強國的地位,同時獲得許可在完成規定噸位前,可能條約範圍內建造新的主力艦,但中國並不未獲得真正的勝利,條約第十二款明確規定“條約生效後,各國禁止向第三國轉讓或輸出與主力艦建造的相關技術,不得為他國代造新艦”。在分析家的眼中,這一條款無疑是針對中國相對落後的造艦技術,中國或許已經設計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但是中國卻需要從國外引進大功率輪機技術、裝甲技術、火炮技術,這些都是中國工業的薄弱環節,技術上的剝離使得中國贏得了“世界第二紙面艦隊規模”。
儘管美國與英國非常大方的表示,條款執行將不包括中國海軍在造的漢武級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