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即西南,就是中國廣大的西南地區,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川邊地區,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雲貴高原大部。從行政府區劃分上,大致包括四川、雲南、貴州、川邊,這裡自然條件惡劣,儘管擁有得天獨後的礦產資源,但惡劣的交通條件一直限制著資源的開發利用。
根據“第二個四年工業發展計劃”的規劃,中央政府將在四年之中在西南地區投資375億元用於的西南工業發展,以達到初步改變中國東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帶動內地和邊疆的社會進步,但是實際上,卻是國家進行的生產力佈局一次戰略性的大轉移和大調整。
巍巍橫斷山,滾滾金沙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川滇相接之地一展猙獰,劈開了一條大裂谷,將深藏於地層的礦產資源托起到離世人腳底最近的地方。攀枝花地處川滇交界橫斷山脈的群山峽谷中,東臨四川盆地,北連青藏高原,南抵金沙河谷,荒山凸嶺,氣候炎熱,最高溫度達40度。這裡地理位置奇特,地層構造複雜,河流眾多,均屬長江水系,東、南、西三面為金沙江環抱。它遠離中心城市,北離成都750千米,南離昆明350千米。《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和“火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自古以來,這裡就是蠻夷瘴煙之地,直到現在,也是水路不通航。
金沙江,傳說這渾濁的江水中含有金沙。很久以來,金沙江邊倒馬坎埡口一帶就有這樣的傳說,山民運送鐵器,走到這裡鐵器都要變得沉重一些。共和11年尚在西北大學地質系就讀的陳阿慶在返鄉途中,經過這裡時,發現了山上散佈的那些黑色石塊,專業知識讓陳阿慶很快就判斷出這裡的黑色石頭是鐵礦石。
發現鐵礦石後,陳阿慶並沒有按計劃返回雲南的老家,而是懷著“實業救國”的理想,返回學校,申請一筆資金帶著幾名同學扛著簡陋的儀器,帶著馬幫,忍飢挨餓來到這荒無人煙的大山中,在當地嚮導的引領下,陳阿慶一行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裡陸續發現了51處礦點,包括倒馬坎、蘭家火山、尖山包包等較大的礦脈。
在橫斷山脈中風餐宿露、與土匪、野狼為伴3個月後,帶著4800多公斤礦石返回學校的陳阿慶,並沒有想到自己發現的這片鐵礦會在國內引起多麼大的轟動,這些歷盡千辛萬苦用騾馬帶出蠻荒深山,在西北大學地質系的試驗內,被發現伴生有釩,而釩這種稀有金屬,恰恰是國內鋼鐵工業、軍事工業、汽車工業急需的金屬,共和12年,儘管中國已經擁有較完善的工業體系,但是工業與國防建設急需的五氧化二釩全部依賴進口,國內因無釩礦的產量為零。
陳阿慶的發現,無疑為這裡的建設埋下了伏筆。隨後國家地質院聯合西大地質系,對這一帶進行詳細勘探,最終用6個月的時間確定,這裡擁有7億噸鐵礦石儲量、3億噸煤炭儲量、200萬噸五氧化二釩儲量,以及鉬、鎳金、鉑族、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等50餘種,除此之外,這裡還擁800萬噸二氧化鈦儲量,鈦是一年前西北鋼鐵企業聯合體試驗室內剛剛發現的新型金屬,用途極為廣泛。同時,周邊地區還有幾十億噸的遠景儲量。
恐怕當初連陳阿慶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發現鐵礦後不到1年後,一座具有非常重大戰略意義的鋼鐵城市就在這裡開始動工了。
無論是西北鋼鐵企業聯合或是大冶鋼鐵企業以及其它的國內型財團,都不會放棄這麼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礦區,與這些企業最初不過只是準備在這裡建礦場,開採礦物、運回本廠冶煉。但計劃報經國務院時,卻被總理駁回,最終在總理的親自規劃下,川滇之地金沙江邊將建設一個現代化年產300萬噸的大型鋼鐵企業。
這個計劃從總理辦公室拿出之後,幾乎半個中國的冶金專家和基建專家都暗自說“總理魔症了”。他們知道那裡只有一條正在籌劃中要到共和17年方才通車的成昆鐵路,唯一的交通就是共和10年至12年修建的成都昆明的三級公路,攀枝花可謂是窮山惡水外加交通不暢、資訊不靈。
在這樣的地理自然環境下從事開發建設攀鋼,不知要克服多少困難,是人們難以想象的。而且鋼廠址問題,鋼廠處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鋼廠的廠址不能像國內其他鋼鐵廠那樣佔地多,以人字形設計建廠房。提供攀鋼建廠房都是攀枝花最大的一塊山坡也只有2。5平方公里,要在這2。5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建一個年產300萬噸鋼的鋼鐵企業,在全世界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過即便國務院經濟委員會和總理拿出了要求,國內的設計人員也只能選擇服從,更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