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0部分

焙蛞丫�瓿閃�2艘,另外2艘也已經在船臺上鋪好了龍骨,正在加緊建造。但是2031年,中國修改了後兩艘戰列艦的建造計劃,並且暫時停止了建造工作。到2033年,中國對這兩艘戰列艦進行了改造,將動力系統換成了全新的聚變動力系統,於2034年重新動工建造。雖然,後來這兩艘戰列艦也被稱為“興凱湖”級戰列艦,但是誰都知道,這應該完全算著全新的一級戰列艦了,準確的稱呼應該是“青海湖”級戰列艦了!而中國建造聚變動力航母是從2040年開始的,因為在此時,聚變反應堆的體積已經再一步縮小,能夠滿足裝備中型艦艇的需要了。而在中國開工建造第一級聚變動力航母的同時,也開始建造聚變動力巡洋艦,驅逐艦以及潛艇。而最後,前面6艘沒有使用聚變動力的戰列艦也進入船廠進行全面改裝,換上了改進的聚變反應堆,並且對戰艦上的裝置進行了改進,這也是“太湖”級戰列艦能夠服役50多年,直到2060年之後才因為艦齡太老而退役的主要原因了!

歐洲方面的發展路線其實與中國差不多,只是歐洲人瞄準的第一個目標是聚變動力潛艇,或者說是第二代核潛艇!因為歐洲在潛艇方面的實力確實比中美要差多了,而在數次戰爭之中,中國與美國的核潛艇都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歐洲深知,如果與中美海軍交戰的話,他們將在潛艇方面吃大虧,甚至輸掉整場海戰!而發展一種新型的核潛艇是歐洲海軍建設重點中的重點!而且,歐洲在聚變反應堆小型化方面的進展是最快的,到2035年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能夠在潛艇上使用的聚變反應堆的設計工作,並且開發出了磁流體推進技術,解決了潛艇高速航行時的噪音問題。而隨著這些技術難題的解決,歐洲於2036年開始建造第一種以聚變反應堆提供動力的核潛艇。但是建造工作在2038剛完成了潛艇主體建造工作時停止,因為此時歐洲研製的聚變反應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一個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暴露了出來,嚴重影響到了反應堆的安全性!而等到歐洲解決了相應的技術難題時,已經到了2040年,中國與美國也開始建造自己的聚變動力核潛艇了!

在軍用聚變反應堆的能量轉換器方面,中美歐三個國家採用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道路。因為聚變反應堆並不同於裂變反應堆,技術跨度太大,幾乎所有問題都是嶄新的,沒有什麼好借鑑的地方,都需要從頭研製。但是,在一些地方,比如2級迴路方面又需要使用到裂變反應堆的一些成熟技術。而正是三個國家在裂變反應堆方面技術水平以及研究專長方面的不同,最終造成了在聚變反應堆的開發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差別!

美國在裂變反應堆的技術方面最為成熟,而且技術也最先進,特別是在壓水堆方面的技術非常成熟,直到“弗羅裡達”級核潛艇,美國都是使用的壓水堆,並且有效的控制了潛艇的噪音,可見美國在這方面的技術有多成熟與先進。所以,在研究聚變反應堆的時候,美國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自己成熟技術的優勢,用水做能源轉換介質。所以,美國還是走的壓水堆當面的路線,而且因為技術成熟,走得還比較順利,只是在一回路的能源轉換方面遇到了一點難度,但是很快也得到了解決!

中國在發展核潛艇的時候,從095級採用的是氣冷堆技術,即以二氧化碳或者氦氣作為第一回路的能源轉換介質。因為這一技術在2010年之前仍然沒有成熟,所以中國在這條研究道路上遇到了很大的麻煩。氣冷堆的安全性以及功率轉換效率要比壓水堆好很多,但是同樣存在體積過大,功率密度(這與轉換效率完全不是一回事)低的問題。到2015年的時候,中國使用在097級核潛艇上的氣冷堆的技術才得到成熟,成功的縮小了反應堆的體積。所以,中國在研製聚變反應堆的時候,仍然採用了這一技術。因為安全性更好,而且功率轉換效率高,所以中國在聚變反應堆方面的研究速度是後來居上,特別是在解決了反應堆體積的問題之後,中國發現自己走的這條路完全選對了!

歐洲最初發展的核潛艇基本上都採用了壓水堆技術。但是後來美國與歐洲關係破裂,禁止向歐洲提供任何核反應堆方面的技術。而法國本身在研製反應堆方面的技術就比不上美國。而在後來持續了20多年的研究中,歐洲透過在陸地上使用聚變反應堆發電的時候發現,其實液態金屬才是聚變反應堆的最好能量轉換介質,並且將研究重點放在了這上面。但是,這一反應堆技術最大的問題是一回路的抗腐蝕與高溫下的工作穩定性,以及在二回路中的預熱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看起來很容易解決,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