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雨林內一些乾枯的河道出現了河水,微漲的欽敦江上,三條由由路橋箱組成浮橋上,一輛輛六驅卡車、裝甲車正朝著對岸駛去,未著雨衣計程車兵扛著武器越過寬闊的欽敦江。
在江邊,大隊大隊的新聞記者採訪著過江的國防軍63軍官兵,從昨夜第一艘浮橋建成,第一名國防軍官兵越過寬闊的欽敦江為標誌,旨在解放印度的“天竺計劃”全面展開。
“……印度的自由關係到整個亞洲民族的自由,印度的解放意味著整個亞洲都將迎來解放!當第一名印度國民軍的官兵踏上印度的國土的時候,印度解放的日子也就為期不遠了!”
在江邊第三座浮橋邊,穿著身印度國民軍軍裝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總理的滿面笑容的接受著記者的採訪,印度國民軍將配合中國國防軍一起,參與解放印度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之後,自己必定將會成為整個印度的英雄!
即便是甘地……他只能成為一個精神領袖,印度的未來屬於自己!
當錢德拉。鮑斯面對著記者的採訪沉浸於自己的幻想中的時候,在距離欽敦江不到3公里一片叢林內的開闊地帶,除去來回巡邏的官兵之外,十幾門40毫米形成一個完整的戰區防空網,在偽裝網下,一個個的集裝箱散佈在草地上,幾條野戰天線塔聳立在林間。
63軍的軍司令部設在一個由四節集裝箱組成簡易空間內。密如蛛網的電話線扯進集裝裡,白色的內飾與外間的綠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指揮所內乾燥而涼爽,外則則是潮溼而悶熱。數十個白色的節能燈映照著指揮所,在光線照射下指揮所內顯得有些平靜。
彭得華微蹙濃眉,凝視著洞壁上懸掛的巨幅作戰地圖。地圖上,作戰參謀人員標出的各式紅藍箭頭和其它標記,將英帕爾地區敵我態勢分佈一目瞭然地顯示出來。
昨天,英東南亞軍總司令蒙巴頓勳爵得知中**隊渡過欽敦江的訊息後,迅即親臨英軍第14集團軍司令部。在聽取了集團軍司令斯利姆的軍情彙報後,蒙巴頓決定:把欽敦江以西沿邊境進行防禦的部隊,撤至英帕爾附近高地上來組織防禦。
彭得華知道蒙巴頓為什麼要這麼做,這使得國防軍的進攻部隊遠離自己的後方基地,63軍不僅要被迫背靠寬闊的欽敦江作戰,而且還得完全依賴很不安全的叢林運輸線。此外,又由於雨季即將使一些乾涸的河床變成洶湧的急流,國防軍必須在雨季到來之前迅速取得勝利,否則就不得不面臨一場災難。
“打下英帕爾,做吃邱吉爾!”
這是面對後勤問題以及可能的後路被斷,63軍向參戰部隊傳達的口號,幾乎所有的官兵在昨天和現在都在重複著這一命令,這似乎成為了光榮,試問國防軍有那一支部隊,在戰鬥中下達“你們的補給就是你們所隨身攜帶的!下一次補給在打下英帕爾之後。”
210發步槍子彈、8至12枚手榴彈、可供30天之需的壓縮乾糧、四份急救包、一份熱帶急救藥包,這是每一個參戰官兵所攜帶的物資,這裡沒有可供使用公路交通,唯一能依賴的就是官兵自身!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士兵的雙腿!
彭得華又仔細審視我方兵力部署情況,眼中閃動著一些異樣色彩。
“……我軍全部渡過欽敦江後,隨即兵分三路,以第133師和第135師分別從南面和東向英帕爾進攻,而第137師則向英帕爾以北的科希馬進軍,支援第6山地師!
駐守英帕爾地區的由斯庫納斯中將指揮的英軍第4軍和英軍第15軍又英印第57師和英印第73師兩個師,總兵力近二十萬之多,,透過長時示假以及情報工作,英軍已認定,我軍的進入印度的主路為英帕爾,因此,目前英帕爾集中了英國人在印度的全部精銳。”
示假!這是63軍所展開的軍事行動的根本,實際上,在“天竺計劃”中,一個月前才抵達緬甸的63軍,所擔負的任務只是助攻、祥攻的任務,這也是為什麼幾乎在戰役剛一展開,國內以及南洋各獨立國的新聞上幾乎撲天蓋地的都是63軍進攻英帕爾的新聞,似乎英帕爾就是國防軍進攻印度的重點。
甚至於連同那支自由印度國民軍的主力也北調至緬北,大量的工程兵部隊幾乎自己緬甸獲得解放之後,就開始在緬北的叢林間構建簡易公路、野戰機場,甚至空軍調動了超過300架運輸機進駐以保障部隊後勤供應。國防軍情報部門幾乎運用了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成功製造出了一個假像。
國防軍的目標是英帕爾!
但另一支部隊,卻即將悄悄的從另一個方向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