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明白,輿論已經脫離了掌控。
這時候,就算孫權宣佈,李賢不是兇手,刺客幕後主使另有其人,百姓肯定也不會相信,他們已經形成了先入為主的觀念。
“北征青州,為使君報仇!”
“北征,北征,殺了李賢,為使君報仇!”
吶喊聲不絕於耳,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到人群之中。
孫權臉色急變,他意識到,事情遠遠沒有表現出來的那麼簡單。
否則的話,為何總有人煽動百姓,對北伐一事推波助瀾?
兇手到底是誰,他想做什麼?
孫權百思不得其解。
幸好,周瑜、張昭已經到了。
“公瑾、子布,刺客已經招認了,可我卻覺得蹊蹺的很,李賢尚未解決曹操,怎會節外生枝,與我江東為敵?”
張昭、周瑜都去過徐州,見過李賢,他們四目相對,全都搖了搖頭。
“兇手另有其人”
孫權心驚肉跳,“是誰?”
“如果江東軍北伐青州,誰是最大的獲利者?”
孫權心中一跳,“曹操!”
“不錯,正是曹操,眼下,青州軍大舉入侵兗州,曹操危在旦夕,如果江東軍北上,李賢定會抽兵抵禦,那時候,曹操便有了喘息之機”
“有證據嗎?眼下百姓都認為李賢才是兇手,我該如何?”
周瑜微眯著雙眼,道:“只能順應民意,承認李賢就是兇手,不過,使君須得將刺客偷樑換柱,小心有人殺人滅口“。
孫權覺得有些憋屈,明明知道兇手是誰,可是,他卻無能為力,這種感覺糟透了。
“如果李賢是無辜的,百姓大呼小叫,會不會觸怒李賢?”
周瑜胸有成竹,“不會,李賢素有大志,不過是遭受罵名而已,只要能夠奪取兗州,對他而言,一切都是值得的”。
“公瑾,你是說,無論我們如何栽贓,李賢都不會出兵?”
“不錯,除非我們真的北上,否則的話,李賢不會妄動”
孫權在屋內來回踱步。
甫一上任便面臨抉擇,孫權壓力極大。
公佈真相,非但不能解釋清楚,反而會讓百姓誤認為孫權怕了李賢,栽贓李賢,順應民意,倒是能夠火中取栗,可是,代價也很大。
李賢畢竟不是軟柿子,真要是觸怒了他,說不定青州軍會與江東軍廝殺一場。
許久之後,孫權有了決斷,“可以對外宣佈李賢是兇手,但是,一定不能抽調一兵一卒,否則的話,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周瑜嘆了口氣,“怕就怕對方不達目的不罷休呀”。
孫權眼中寒光閃爍,“他敢!我已經退了一步,如果他還敢咄咄逼人,我一定將他扒皮抽筋,以祭兄長在天之靈!”
“說的也對,一味的忍讓,只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
張昭緩了片刻,嘴裡道:“需要派人知會李賢嗎?”
孫權靈光一閃,連連應諾:“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公瑾、子布,我們可以將計就計,只要李賢配合,一定可以讓曹操付出代價”。
周瑜倒是猶豫起來,“如果李賢真是兇手呢?”
孫權默然,“長兄如父,兇手殺我兄長,便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敵,不管他是誰,我一定會親手殺了他,為兄長報仇!”
正商議間,軍卒來報,黃蓋、韓當等人求見。
“讓他們進來吧”
“喏!”
須臾,頭纏白巾的黃蓋、韓當相繼入屋。
孫權還未開口,黃蓋已經直入主題:“使君,何時發兵徐州?眼下李賢主力都在兗州,江北只有于禁一部人馬,正是天賜良機,萬萬不可錯過啊”。
黃蓋是個主戰派,一直以來,他都反對與青州結盟。
現在,孫策遇刺身亡,李賢成了兇手,黃蓋自然不會妥協。
孫權略一斟酌,嘴裡道:“大軍出征,糧秣、軍械都需要準備充分,否則的話,一旦戰事不利,軍卒便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黃蓋沒有否認,只是催促,“使君明鑑,出兵一事越快越好,否則夜長夢多”。
孫權的猶豫眾人看在眼中。
黃蓋只想北征李賢,不懂得察言觀色。
可是,韓當卻看得明白,看來,兇手一事另有蹊蹺,否則的話,使君不會如此猶豫。
黃蓋又道:“大軍北上,我願為先鋒,請使君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