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不過數月,要是直接殺往夷安城,與賊兵硬撼,只怕力有不怠,而且一旦接近夷安,我麾下兵馬就如同甕中之魚,再也沒有迴轉的餘地了,可若是領軍在外的話,情況截然不同,是戰還是退,全部由我自己掌握!”
徐庶頗為贊同,他雖然不明白游擊戰的戰術,可卻也知道李賢說的很在理。
八百兵馬說少不少,可說多也絕對多不到哪裡去,要是與城外的萬餘名賊寇鏖戰起來,很難有全身而退的機會。
由此可見,李賢還是頗知兵事的。
二人又閒談了一番,便在軍中用了些吃食。
李賢沒有開小灶,他吃的東西與普通軍漢吃的東西一樣,都是肉湯、大餅。
孰不知這番與兵卒“食同味”的行為又使得徐庶對李賢的評價高出一籌,“頗有名將之風!”
打仗打的是什麼?軍心士氣缺一不可,而充足的後勤保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徐庶雖然從未在軍中吃過東西,可卻也聽說過,尋常的兵勇每日能夠有幾碗米粟果腹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李賢麾下的兵馬竟然吃餅、喝肉湯,再看他們身上穿著的皮甲,這簡直比大族裡的私軍還要裝備齊全,這樣的隊伍,只要主將不算昏庸,想敗都難!
飽食過後,大軍再度開撥,這一次,李賢使人多造聲勢,打出了七八面旗幟,頗有數千兵馬的樣子。
越往北走,人煙越是稀少,除了極少數躲避入山的鄉民之外,多數百姓要麼是被裹挾入寇,要麼就是被斬殺了。
遍地都是尋常百姓的屍首,徐庶臉色沉重,許久沒有說話。
遊繳所的兵勇雖然不知道徐庶是什麼來歷,可看到自家遊繳對他頗為敬重,也就不敢造次,這樣一來,徐庶在軍中的地位很是超然。
遊走在外的哨探每隔半個時辰就會回稟一次,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李賢可不想一不小心撞上了賊寇的大股兵馬,他想在外圍多廝殺幾場,這樣既可以練兵,又可以分散圍城賊寇的注意力。
漸漸的,哨探們抓來了不少散落在外的鄉民。
經過一番問詢,有的人確實是附近逃難的百姓,他們家業被毀,妻離子散,願意從軍報仇殺敵。
李賢沉吟一番,決定單獨設立一個流民營,收斂的這些鄉民全部歸入其中,由胡七統領。
原本胡七還有些不樂意,可隨著流民數量的增加,他漸漸有些醒悟了,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只要把麾下流民轉化為戰力,日後這流民營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李賢這麼做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是考校?還是真的無人可用?
胡七想了一會兒,沒有任何頭緒,最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