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殘存騎兵回師而去、救援步兵。

當得知左右軍完成迂迴並發動了對楚軍後方步兵的進攻之時,韓信隨即組織反擊,並將劉邦主力以及所剩的全部中軍投入反衝擊。

漢軍向項羽和楚軍前鋒騎兵反撲而來。數十萬漢軍向楚軍發起了前後夾擊。項羽見勢不妙,立刻率全軍向反方向突圍,衝開漢左右軍的包圍,退回營中。此戰,楚軍陣亡四萬餘,被俘兩萬,被打散兩萬,僅剩不到兩萬傷兵隨項羽退回陣中。

隨後,韓信率領全軍收攏此前被楚軍衝散的部隊全數壓上,徹底包圍了楚軍大營。此間還殲滅了被打散的兩萬餘楚軍,沒有給項王收攏散兵的機會。 至此垓下決戰到此結束。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百戰中國之16_漢朝_平七國之亂

百戰中國之16_漢朝_平七國之亂

得分項 得分 權重

戰略意義 24 30

戰爭規模 17 20

傷亡規模 15 20

戰爭知名度 11 15

將領知名度 13 15

總分 80 100

兵將 漢朝 七國

雙方兵力 30餘萬 20餘萬

傷亡兵力 不詳 不詳

將領 周亞夫 不詳

戰略意義

七國之亂平定後,漢朝才真正對地方實現了完全的統治。

戰爭規模

漢朝

周亞夫率軍30餘萬東出滎陽,進抵淮陽。

七國

劉濞親率20萬軍隊從廣陵出發,北渡淮河,會合楚兵,併力向梁國進攻。又派出小部隊潛赴崤(今函谷關南〉、澠(澠池)之間,偵察關中漢軍情況。

傷亡人數

漢朝

不詳。

七國

傷亡九萬以上。

將領

漢朝

周亞夫

七國

不詳

戰爭程序

漢朝第一任皇帝漢高祖劉邦分封了許多子孫為藩王,漢初一共54郡,藩王佔了39郡,朝廷直接控制的只有15郡。從戶口構成上看,在全國277萬戶、1300萬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統轄的只有97萬戶、450萬人,僅是全國戶口總數的1/3強為控制藩王的實力,劉邦規定除藩國內的經濟由藩王支配外,藩國的丞相、太傅也均須由皇帝任命,法令由朝廷統一制定,軍隊由皇帝調遣,以限制諸王的權力。但西漢所封的藩國,遠離首都長安,隨著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經濟大權和軍事大權漸漸都落入了藩王手裡。朝廷任命的官員,沒有實際權力,朝廷與藩王國的矛盾便日趨尖銳起來。

漢朝第二任皇帝漢文帝即位以後,深感藩王對朝廷的威脅日益嚴重,決定採納太中大夫賈誼和太子家令晁錯(音cháo cuò)的建議,一方面把諸王的一部分封地收歸朝廷直接管轄,一方面在諸王的封地內再分封幾個小諸侯國,以分散削弱諸王的權力。同時,還把自己的兒子劉武封為梁王(封地在今河南東部),控制中原要地,屏障朝廷。

漢朝第三任皇帝漢景帝劉啟即位以後,這些藩王的實力逐漸壯大,並愈演愈烈的發展到與漢中央分庭抗禮的境地。

漢景帝接受晁錯所的《削藩策》,決定進行削藩,所謂削藩,就是將藩王的土地收歸朝廷所有。晁錯在《削藩策》一文中提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意思是說,對於這些藩王,我們削他的地他要反,不削他的地將來也要造反。現在我們削他的地逼著他造反,禍患還小;現在我們要是不不削他的地,將來他們勢力雄厚了,再造反起來,禍患就大了。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封兄長的兒子劉濞為吳王,此時劉濞只有21歲,意氣風發。

吳國是五十餘城的大國。轄有豫章(今江西地區)、會稽(今蘇南和浙江地區)等郡,封土廣大,財力富足。豫章產銅,會稽產鹽,吳王濞招致天下各地的逃亡者鑄錢、煮鹽,所鑄錢流通於整個西漢境內。吳國以船運載,一船相當於北方數十輛車,有較高的運輸能力。吳國由於經濟富足,境內不徵賦錢,卒踐更者一律給予傭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援。

漢文帝時,吳國太子入朝長安,由於博奕爭執,被漢太子劉啟(即漢景帝)以博局擊殺,引起了漢吳雙方的猜疑,吳王劉濞自此二十多年託病不朝。漢文帝為了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