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是兒兒情長的時候,兩人商量一番,投入重建巋縣的工作之中。
秦勉先讓人將所有老百姓聚集起來,明言會將巋縣搬遷到不遠處的湖泊邊。有樂意的,就有不樂意的。樂意的是因為,現在的巋縣明顯是一個危險的地方,再不搬走難道還等著下一次地動?不樂意的是因為,祖祖輩輩都住在這裡,故土難離。
秦勉卻不管他們的各種想法,直接道:“今日起,就開始重建巋縣。巋縣所有願意留下的人會分成兩個隊伍,一個隊伍負責將到山外的路修得更平整、更寬闊;另外一個隊伍負責在新巋縣開墾荒地和建造房屋。到時候,開墾出來的田地會按照人頭平均分配。此外,從今天開始,一日三餐實行按勞分配,即,幹活才有飯吃,不僅管飽,還有葷有素。不幹活的,自己想辦法解決一日三餐。至於不願意留下惡報,本官會給每人分二兩銀子,從今以後你們便再與巋縣無關。”
因為土羅國的鉅額賠款,孝惠帝批給秦勉的賑災銀不少,每人分二兩銀子實在不多。但並不是秦勉要這麼狠,而是他有信心將巋縣建立得更好,所以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將人留下來,免得他們還要大老遠地去投奔親戚朋友,寄人籬下;二來,有些老百姓思想封建、想法固執,與其浪費時間去和他們爭吵、辯解,還不如用這種強硬的方式震懾住他們。要知道,多耽誤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險。萬一哪天下了雨,情況會更糟糕。等巋縣建好,老百姓們自然會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果不其然,他的話音一落,老百姓們都吵吵嚷嚷起來。大部分老百姓都有親人在地動中喪生,心中本來就悲痛,新縣令還只用二兩銀子就想打發他們,讓他們更覺得憤怒和不滿,還有人大罵狗官。
雷鐵眉頭一皺,想做些什麼,被秦勉攔住。
秦勉早料到這種情況,也不勸說,吩咐幾個大噪門的將士大聲吆喝。
“願意留下來的過來排隊,準備幹活。”
只有小部分動起來。
秦勉毫不在意地給他們分配任務。
等到了中午,確實沒有人給那些抗議的人準備飯食時,他們終於清晰地認識到秦勉現在的身份——縣令,那是父母大人,還有鎮國公和蔡知府護航!眾人這才慌了,趕緊就近找到雷鐵帶來的官兵,說明同意搬遷,並願意留下來幹活。
當然,還是有人不願意留下。
為了防備有人騙錢,秦勉也明說了,離開了也不是不能再回來,但回來之後的頭十天,其他人每頓能吃兩個饅頭,菜有葷有素,這些走了又回來的人則每頓只能吃一個饅頭,喝一小碗湯。
還真有人打算先騙到錢,離開幾天再回來,假稱沒有找到親戚。一聽秦勉這麼說,立馬打消主意,老老實實地去排隊。
即使這樣,還是有少許人選擇離開。秦勉也不打誑語,當著所有老百姓的面,讓程副將給每一個要離開的人發二兩銀子,在紙上寫上他們的大名,讓他們蓋上手印。
但離開的只是少數,一共只有六戶人家,加起來不到三十口人。秦勉讓人暗中去問清楚,確定這六戶人家在本州府內就有親戚而且親戚有八成的可能會幫助他們,這才放了心,讓人暗中給他們每家補發十兩銀子,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盤纏到親戚家。
這些人這才知道新縣令並不像他們以為的那樣惡劣,帶著感激離開。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可以說是真理。是以,秦勉安排巋縣老百姓中的三分之一去修路。暫時先修一條平坦的土路,等新巋縣建好後再組織人手挖沙鋪路,或者用磚鋪路。剩下的三分之二人手,一部分負責休整湖邊的地,方便蓋屋,另一部分則負責將縣城內可用的磚石都挑到湖邊去。
多虧是在古代,房屋大多都是一層,方便挖掘,老百姓們將農具從坍塌的廢墟里扒拉出來,便投入熱火朝天的勞動裡去。
雷鐵帶來的一萬精兵自然也不可能閒著,他每天派出一個五百人的小隊負責打獵,給所有人改善伙食;一小部分負責監督老百姓做工,防止有人故意偷懶;另外一部分也幫忙砍樹、挖土等。
縣中的小孩不少,秦勉從老百姓中找到四位童生,給他們安排了兩間房,讓他們負責教小孩們唸書,讓孩子們識字的同時也能避免大人們在幹活的時候還要分心擔心他們。
如此這般,經過秦勉細緻的安排,縣城內的老百姓幾乎沒有一個人閒著,就連幹不了活的老太太、老爺子也能幫著縫補衣服,照看一歲到五歲的小孩,或者挖挖野菜。
蔡知府一直沒走,看到秦勉只花了不到三天時間就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