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遠遠比市場寬廣。在過去的兩年裡,他為《電影季刊》(Film Quarterly)撰寫長篇文章,專論他最喜歡的十部上年電影。這對於一個生活在小城市中的學院電影作者來說——他甚至業已退休,每年花部分時間待在芝加哥,其餘時間他都住在印第安納州的布魯明頓,那是他曾經授課的地方——都是不同尋常的一步。但是,時至今日,DVD已經廣為流行,所以無論從藝術還是從商業的角度,我們都不需要生活在紐約、巴黎、東京或北京才能跟上電影史的主要潮流。值得一提的是,他最喜歡的2008年度電影是《二十四城記》。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文版序

Preface for the Chinese Edition

詹姆斯?納雷摩爾

《黑色電影》被譯成中文,我感到十分榮幸,我要感謝譯者徐展雄為此做出的辛勤勞動。撰寫《黑色電影》這本書是一次不同凡響的愉快經歷。將近十年之後,當我為了新版而回眸檢視時,我驚奇地發現,我想修改的地方竟然如此之少。我本可以用更大的篇幅討論更多的電影,但這本書的範疇必然會限制我細緻地討論許多我最鍾愛的影片。於是,我選擇了另一策略,站在七個帶有普遍性的制高點上來分析黑色電影,在這個過程中,我推倒了對這個術語的慣常限定,並堅持認為它並不能被滴水不漏地定義,並且也不專屬於美國,而圍繞著它的那些話語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後現代的發展物。時至今日,我仍然相信這是理解黑色電影的最好方式,但我也得承認在有些情況下,我的方法要求我更加關注那些在黑色電影這個門類裡處於邊緣而非中心的作品。也許,我必須強調,雖然我質疑了許多之前著述背後的前提,但我還是同意所有這些前輩評論者的一個觀點,即黑色電影的盛期就在好萊塢的1940、1950年代。在這個時期,好萊塢持續生產了一些中等成本、相對不為人知的驚悚片,這些電影經常遵循模式生產,也沒有大肆宣傳,但幾乎都值得一看。甚至從今日的眼光看,此類電影中某些鮮為人知的作品——僅舉兩個例子,羅伊?威廉?尼爾(Roy William Neill)的《黑天使》(Black Angel,1946)和約翰?貝里(John Berry)的《緊張》(Tension,1949)——仍然在風格和故事講述(story�telling)上卓爾不群。這些電影才是真正的黑色電影,而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有線電視和DVD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類似作品。我在下面的行文中,也已經列出它們之中的很多部了。

中文版《黑色電影》翻譯自加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修訂和增補的新版。新版《黑色電影》跟原先版本比沒有太大差別,我修正了一些朋友與評論者所指出的事實性錯誤。我還在這部新版中加入了一章,讓我得以擴充套件一些基本命題,討論了最近出現的一些批評文字,並評論了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所出現的一些黑色電影。對於獲得的建議和幫助,我要特別感謝喬納森?羅森鮑姆(Jonathan Rosenbaum)和其他幾位:達德利?安德魯(Dudley Andrew)、芭芭拉?克林格(Barbara Klinger)、維羅妮卡?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