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王府。
“你說什麼?伍天錫魏城2萬人馬到了安德和平馬兩城了,這他媽的就是針對本府的。我歷城重鎮就在他伍天錫大軍的河對面,在加上潞州調撥過來的伍雲召3萬人馬,黎陽城原駐的1萬精兵,這下子在我身邊來了6萬多兵馬,這是誠心不讓本府好過啊!我看他不是想築渠,而是借築渠削某家的藩啊!”唐壁氣得三角眼瞪得溜圓,在帥府桌案前直轉圈。
“府君,切莫再遲疑了,豎旗招兵吧!”階下坐著的通判高可仁大叫著。
“若是招1萬人,好說,悄悄的就幹了。但1萬遠遠不夠使喚的。若是動作大了,隋庭兵部就該來人過問了,就是一頂私自擴軍,聚兵謀反之罪,你我也吃不消啊!”
“府君,現在那還顧得了這些多。府門外現在聚著數十位世家的族長,這些人都是因為冀州開掘永濟渠失地破產逃難至此的,我軍中多有這些士族的子嗣,也多有有居高位者。府君若是不為他們做主的話,必然會激起我軍兵變的。再說大亂在即,府君若不強勢必會被更強者吃掉。晉王先收東萊王博是何意?府君當思慮清楚才是,莫自誤了。”高可仁竭力勸說著。外面逃難而來的世家中就有他高家一門,甚至他高家祖先祠堂都已被夷作了平地,更有一個本家大哥被直接斬殺在了河間府衙門前,這高可仁早已對晉王一黨切齒痛恨了。
“高先生,本府該如何作?無故擴軍便是死罪啊!”唐壁無奈的說道。
“府君可效仿洛陽王世充,先擴軍1萬,再充實府庫軍械,特別是擴軍後的甲衣,不管是契丹的也好、奚族、高麗的也罷,特別是送上門的李淵的衣甲原皮統統吃下,若是府庫中現糧不夠,便出具文書先借用他的,憑府君和唐公的關係,此乃區區小事爾!”
“也罷,先照先生之言行事。”唐壁終於在重壓之下決定先充實府庫軍資,擴軍1萬再說,反正濟南府人口眾多,相機在招數萬也不難。
京城太子府。
連日來由兵部轉呈道太子楊勇手上的幾份奏呈讓楊勇不知所措,此時正召集了楊素、蘇威、韓洪和宇文凱商議著。
“各位大人先看看吧!這就是這幾日連續收到的各藩鎮請求擴軍以維護一方安穩的奏呈,好歹先議出一個結果後本太子才好上報給父皇。”太子楊勇看著圍坐一圈的幾個重臣說著。
“以下官看,殿下既然為晉王開渠一事大開方便之門,目的就是要看到他與各門閥互鬥以耗損自身實力。如今,晉王勢大而門閥勢弱,不如順水推舟同意各藩鎮門閥擴軍之請。”屬於少壯派的宇文凱搶先說道。
“不可。藩鎮擴軍極為敏感,觸及陛下底線。現太子殿下正受寵,當儘量與陛下認知相同,以免惱了陛下。”僕射蘇威趕忙出言制止道。
“呵呵!太子殿下,諸公。老夫以為該壓下這些奏呈不報,正好近段時間陛下身體欠安。試想,無論是晉王還是藩鎮作大對我等都是沒有好處的。老夫反倒想看到他們之間相互廝殺,不管最終誰敗下陣來都與我無關,這對今後太子殿下也是有利的。當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削弱晉王的實力。”
“叔父之意是讓本太子坐看河蚌相爭?”
“正是。將奏呈壓下不報,其實那幾處藩鎮也僅是到這裡走個過場,朝廷準與不準,他等也是要擴軍的,不若隨他去,我這裡只等好戲上演。”楊素一臉奸笑的說著,眾人聽了也都點頭稱是。
“也罷!這事就依叔父之意,暫且壓下這些奏呈。不過前日叔父說起過要挑撥冀州等處世家望族齊心對抗晉王一事,本太子覺得----”楊勇還是有心自己弟弟將永濟渠挖掘順利進行下去的,只是不好和楊素等人提起。
“太子殿下,照目前局勢看,哪裡還需要我等去挑撥與他,早有訊息傳來,那河間府刺史宇文化及對於河渠所要經過之地施以暴政,但有反抗便派兵剿殺,世家望族哪一個不與他有仇,晉軍之殘暴曠世僅見啊!呵呵!不用多久,冀州、山東以及洛陽等處便會戰火四起的。”楊素笑著對楊勇說道,一副與己無關的樣子。
與座中眾人不同的是,楊勇聽了楊素的話後卻是沒有露出一絲的微笑,反到有幾分擔憂之色。
與此同時,黎陽城到魏城之間的這段永濟渠已經開工了。在大量炸藥的配合下,挖掘工程進度還是很快的,因為有了廣通渠的挖掘經驗,這時廣泛利用上了滑輪輸送機構,挖出的土方很快便被高處的人透過滑輪裝置運走。數十多萬人同時開工,場面尤為壯觀,隨著開掘程序,加入的民夫越來越多起來。
“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