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禪寺坐落在臨濟城東南臨濟村,楊二一行人驅車過去不到半個時辰的距離。
遠遠望去,一片青翠的樹叢中凸現一座金黃色九層高塔,塔尖高聳,這便是當今著名的澄靈塔了。整個禪院被綠林蒼柏環抱,只看到樹叢中一股青煙嫋嫋。仔細聆聽還能隱約聽到禪院裡傳出的鐘鳴聲。再靠得近些時,便能清楚的看到一座不大的石拱橋,橋下清幽的流水潺潺的由東往西流著,這條不大的小河便是歷史上還算有名的滹沱河了。楊二在小說《楊家將》和《說岳全傳》裡都看到過這條河名字的出現,對這條河並不陌生,只是沒想到親眼見了才發覺這條河其實並不怎麼寬大。從河水的流向看,楊二覺得這條怎麼著也會匯入永濟渠的,也許正是貫通了永濟渠後,經過數百年直到宋朝,這條河才變得寬廣起來,成為一條航道了。
車仗一上橋便能看到一條直直的石徑路直通禪院正門,甚至在橋上便能隱約看見正門上方牌匾上的“臨濟寺”幾個魏書金色大字。逐漸走得近了,石徑小路一側突然出現一塊空地,很明顯這裡是有錢進香的施主老爺們停車的地方。
楊二也不例外,吩咐車伕將車仗停在這裡,隨行的護衛們也都在此下馬,將馬也拴在這裡的馬樁上。楊二隻帶著羅成、仲堅和三女一同進寺,其他護衛們則在羅士信的帶領下在外等待。
臨濟禪院的大門建築並不奢華,在楊二眼中這座有名的禪院大門甚至可說是古樸簡約,一道寬約三米,高不過五米左右的暗紅色拱門緊閉著,裡間傳出佛家子弟唸經和木魚敲打之聲,沒有一絲人聲的喧譁。
拍打門環後,楊二一行在一個小沙彌的帶領下走入禪院中大雄殿,楊二等人在先捐了1萬紋銀的香火錢後,先拜了裡間供奉的菩薩,楊二在拜時也在心裡默默的許下了一個願望。起身後,在禪院首座監院長老的陪同下參觀起整個禪院來,每到一處都由這位陪同的監院長老進行簡單講解著。一行人慢慢的便來到了禪院側後的這座雄偉的澄靈塔腳下,除了感嘆寶塔的雄偉外,塔門前還立著一座寬大的石碑,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字。楊二好奇,便上前觀瞻,石碑右側自上而下先有四個大字“臨濟宗典”,然後便是一排排從上而下書寫的楊二搞不清楚意思的文字。但搜尋了記憶之後,楊二立刻明白了這竟是後世早已失傳了的“臨濟宗”經典全文。中國佛教分為五大宗派,這臨濟寺建於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臨濟宗便是中國佛教最為古老的一個宗派,日本佛教便是起源於這一宗門。只可惜這座記載宗典的石碑過早毀於戰火,就連眼前這座寶塔也會在幾百年後毀於一旦,儲存下來的供後人看的只是明代重建的澄靈塔,規模氣度遠不如現在這座。
楊二不禁有些感嘆,然後帶著對臨濟宗典的膜拜,深深的躬身一禮。
“請施主隨本座去見本院住持玄一長老,請!”
“請。”
一行人跟著監院長老慢慢來到一座極為清幽的禪房,進得房中便見一銀鬚白眉,臉色紅潤,身著淡黃色僧衣的老者正手握佛珠閉目坐定著。
“住持長老,楊施主來了。”這個監院長老走到正在參禪的住持老僧玄一面前俯身輕聲說道。
“哦!”玄一長老聽了,眼睛隨即睜開,看向門口出站著的楊二一行幾人。
“請楊施主落座,奉茶。”玄一起身後慈眉善目的對楊二等人說道。
“謝過玄一長老!”楊二便在禪房中的客椅上坐了,王黛也隨之坐在下首位,阿貝伊則在王黛身邊站著。出塵、仲堅及羅成三人並未進房而是在禪房外等候。
有小沙彌端上數盞茶來,放在桌上後隨即離去。玄一長老坐在楊二一側客氣的端起茶杯請楊二夫妻品飲。
楊二象徵性的端茶親嘬了一下,便將茶杯放下說道:“本王巡查永濟渠路過臨濟城,早聞貴寶寺大名,今日便前來參拜,得住持長老慧見,乃本王榮幸之至也!”
“楊施主客氣了,小寺能得施主光臨,乃是本寺之緣分。”
“長老,晚輩此來正有一事不解,但求指點迷津。”
“呵呵!”玄一長老並未說話只是手撫頜下銀髯微微一笑。
“晚輩身為皇子,力主開掘永濟渠,欲溝通冀州南北,可使冀州百姓盡享南北往來之便捷,從而帶動商貨流通,人文交流,此乃利國利民之幸事。但因涉及佔用眾多土地便傷了士族名門的利益,以致群起而反。為此,晚輩請教長老個中利益如何才能雙全?請長老指教。”
“呵呵!施主心中其實早有定論了,何必再問?老衲今年89歲,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