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馴直接提審懲罰;有功勞者,可由潘季馴直接保薦升賞。
——獲得萬曆皇帝的如此的授權,潘季馴懷揣著賦閒在家完成的《河防一覽》,輕車簡從,直赴治黃一線。
一到任,潘季馴披星戴月,相度地形,很快提出了一個“民生、運道兩便”的治黃、淮、運的全面規劃。在奏經萬曆皇帝批准後,當年春即展開對河道進行大規模整治。用不到2年時間,築土堤萬多丈,石堤3300多丈,疏浚運河萬多丈,開鑿引水河渠2條,並種上防護柳萬多株。同時在洪澤湖上築高家堰,蓄清刷黃。
經過大規模整治,黃、淮兩河歸正,沙刷水深,海口大辟,田廬盡復,流移歸業,運河漕運暢通。
為了根治黃河下游屢治屢發的黃患,潘季馴念念不忘實踐他“束水攻沙”理論,他要將這前無古人的理論“書寫”到華夏大地上!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落四起戰黃河(5)
潘季馴再次來到沿黃地區視察。
他對陪同視察的治黃官員們說:“防敵則曰邊防,防河則曰堤防。邊防者,防敵之內入也,堤防者,防水之外出也。欲水之無出,而不戒於堤,是猶欲敵之無入,而忘備於邊者矣。因此,我們要十分重視堤防的作用才是。”
這次視察之後,潘季馴開始了沿黃、淮、運河大規模的築堤行動,以全面實踐他的“束水攻沙”理論。
他總結歷代治黃的實踐經驗,創造性地把堤防工程分為遙堤、縷堤、格堤、月堤四種,因地制宜地在運河兩岸周密佈置,配合運用。
“遙堤約攔水勢,取其易守也。而遙堤之內復築格堤,蓋慮決水順遙而下,亦可成河,故欲其遇格即止也。縷堤拘束河流,取其沖刷也。而縷堤之內復築月拘堤,蓋恐縷逼河流,難免沖決,故欲其遇月即止也。”
“縷堤即近河濱,束水太急,怒濤湍溜,必致傷堤。遙堤離河頗遠,或一里餘,或二三里,伏秋暴漲之時,難保水不至堤,然出岸之水必淺。既遠且淺,其勢必緩,緩則堤自易保也。”
“防禦之法,格堤其妙。格即橫也。蓋縷堤既不可恃,萬一決縷而入,橫流遇格而止,可免氾濫。水退,本格之水仍復歸槽,淤留地高,最為便益。”
為了避免發生特大洪水時沖決縷堤,潘季馴還在3處“土性堅實”的縷堤河段建立了減水壩(滾水壩),壩頂低於縷堤堤面二三尺,寬30餘丈,用石砌成。“萬一水與(縷)堤平,任其從壩滾出”。滾出的洪水由遙堤、格堤攔阻,順著宣洩的槽溝,在下游迴歸河道,以保證較大的夾沙力量。因此,減水壩不僅有保護縷堤和宣洩洪水的作用,還避免了開支河分流殺勢的弊病。
大堤的修築質量是潘季馴最為關切的。他日夜奔走在築堤工地上,督促築堤民夫選取真土膠泥築堤,杜絕往歲雜沙虛松之弊;督促築堤民夫要“夯杵堅實”,防止“豆腐渣工程”。
他反覆提醒民夫們:取土宜遠,切忌傍堤挖取,以致成河積水,刷損堤根;大堤的高厚必須符合尺寸要求,勿惜巨費。
近運河邊的一段月堤竣工。潘季馴聞報,命隨從提督衙門辦公處提來鐵錐筒:“本官要親自前往驗收。”
“鐵錐筒?”隨從不解地問道。
“是。鐵錐筒。就是前些日子本官設計找鐵匠製作出來的那件東西。你去給我提來。”
潘季馴一行,帶著鐵錐筒來到新竣工的月堤上。
潘季馴在月堤中段停了下來,他命人開啟鐵錐筒開始鑽探,掘至堤底,從十餘米的深處探上一錐土來。潘季馴拿過土,認真察看,的確是真土膠泥,完全不含沙,而且夯杵得很堅實。潘季馴滿意地點點頭。
——遠在明代潘季馴,已經採取了類似現在的錐探、槽探兩種方法來檢查堤壩質量。
遙堤、縷堤、格堤、月堤,虎居龍蟠,在規定的時間裡全部築成,潘季馴十分欣慰,提前1年實現了他向朝廷立下的3年為限的軍令狀。
築堤重要,護堤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只築不護,等於沒築;護而不嚴,等於沒護。為了加強堤防的維修保養,潘季馴制定出了晝防、夜防、風防、雨防“四防”和官守、民守“二守”以及栽柳、植葦等嚴格的護堤制度了。潘季馴要求地方州縣每年一定要派民夫將堤頂加高5寸,堤的兩側增厚5寸。這說明,潘季馴已經打破把築堤單純作為消極防禦措施的傳統觀念,而是把它作為和洪水、泥沙作鬥爭的積極手段,這開創了治河史上的新篇章。
萬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