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服務員開啟酒瓶在一旁待候著,自龍永泰以下,不論主客,輪番敬了一個遍。
飯店老闆上桌給客人敬酒,這是飲食服務行業的最高禮遇。是常建軍的友情面子使然,龍永泰心中像明鏡似的,為了表示感謝,龍永泰適時地向王解放回敬了一杯。
酒宴一直延續到夜間十點過後才告終席,由於時間已經太晚,龍永泰還想來日忙中偷閒去拜訪拜訪黃鶴樓,一睹“天下第一樓”的風采,便謝絕了常建軍的盛情,沒有再去看歌舞表演,直接回到了東海大廈。
臨別時當場約定,由杜民生、柳雲濤二人相陪,明日偕龍永泰龍小峰叔侄,去登臨黃鶴樓,去飽覽一下泱泱武漢的壯麗景色。
聞名於世的黃鶴樓聳立於武昌蛇山之顛,因傳說古代仙人曾騎鶴至此而得名,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黃鶴樓依山而起,面對浩浩長江,風光無比壯麗,有“天下絕景”之美譽。原樓始建於三國鼎立時吳國的黃武二年,即公元二二三年,唐代詩人崔顥曾在此留下了名傳千古的七律《黃鶴樓》,詩曰:“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在藝術上出神入化,登峰造極的詩篇,被歷代的文人墨客推崇為題詠黃鶴樓的絕唱,以至於後來詩仙李白登臨黃鶴樓時也欽佩地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自建成後,屢毀屢建,僅清代就七建七毀。各代的黃鶴樓風格各異:宋樓雄渾,元樓堂皇,明樓雋秀,清樓奇特。現在人們遊覽觀賞的黃鶴樓,是於一九八四年重建的,高約五十米,寬三十米,共五層;紅柱黃瓦、翹角攢頂、重簷展翼,四望如一。其雄渾飄逸的絕代風姿,遠勝於昔。遊人登臨其上,可將武漢三鎮的風光直收眼底。
走近黃鶴樓,她向世人展現的絕不僅僅是自己的絕代風姿和壯麗無比的景色,她向世人坦露的更多的是她歷經滄桑的人文情懷。
吟頌著“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崔顥;傾述著“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李白;感嘆著“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跨黃鶴。”的岳飛;留連著“漢江交流波渺渺,晉唐遺蹟草離離”的陸游;都是她傾心的崇拜者,都曾在這裡闡發過他們的思古之幽情和發奮圖強的壯烈情懷。
唐宋之間的各大名士如宋之問、王維、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等人,也是她當年的“粉絲”,都曾在這裡淺吟低唱。
當代的偉大詩人毛澤東,則在這裡發出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宏圖偉願!
黃鶴樓的壯美也因他們而增色!
為了避開午前午後的灼熱陽光,登臨黃鶴樓的觀光遊覽活動選在了早上。
清晨起來,太陽還沒有露面,杜民生便自為嚮導,引領著龍永泰、龍小峰、柳雲濤三人出發了。自東海大廈到黃鶴樓,南北兩地相距並不甚遠,沒有半個小時的車程,就來到了蛇山腳下。
下車以後,抬頭觀望,只見路北邊的石壁之上篆刻有一行硃紅的秀體大字:“天下江山第一樓”!看來特別醒目。四個人便圍在刻字的石壁之下停留了一會兒,認真地欣賞著。
龍永泰是個書法愛好者,雖然稱不上是什麼書法大家,但對書法還是蠻有研究的。他站在石壁下端詳了好一會兒,感嘆地品評道:“夫書者,玄妙之技也!這幾個字寫的體態秀美,勁力充沛,真真是妙極了,實屬書中上品!只是這口氣未免太自信了點。不知岳陽樓和滕王閣會做何感想?”
柳雲濤笑道:“誰不說俺家鄉好!這是世人的通例,未必從心裡就想一定要壓倒別的地方,壯壯聲威罷了。這又不是搞階級鬥爭,一定要打倒對方,再踏上一隻腳,讓人家永世不得翻身。我先曾到山上樓上登臨過多次了,實是風光無限,依我看來,這倒不是過於自信的溢美之詞。
杜民生聽著兩個人各抒己見的講論,笑呵呵地插言道:“我是湖北當地人,也可以說是黃鶴樓的主人,說句謙虛點的話,我們的黃鶴樓和岳陽樓、滕王閣相比,最低水平也是風華絕代,各俱千秋吧!”
接著,他又興致勃勃地品評道:“從興建的歷史看,江南三大名樓,我們的黃鶴樓興建的最早,在三國鼎立孫權孫仲謀當權時就興建了。而江西的滕王閣是唐貞觀年間唐太宗在位時興建的,比我們的黃鶴樓晚建了四百多年。岳陽樓修的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