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的人把立為楚王,想以此證明自己身份的合法性。可偏這個姓景的並不是楚國王族後裔,最多隻是楚國一個大族而已,因此很多人不認可,比如那個項梁。
可一般人分不清所以然的,不過也沒人願意認真分辨,因為那只是個旗號而已,很多人不會真的把這個人當成正規領導,只要你有兵,想叫誰稱王都行。這種行為還是有很大影響力的,比如秦嘉這次無紀律行為就吸引了劉邦。
劉邦回不去家了,因此就想找棵大樹靠著,然後把那個可惡的雍齒趕出去。現在又有楚王了,那就屁顛屁顛跑來了。
劉邦興高采烈正在路上跑時,另外一幫人也在提著兩腿往同一個方向趕。閒著也是閒著,那就嘮嘮嗑唄,總不能光走路不說話。這一說話劉邦賺大發了,那個人叫張良。兩個人聊的極為投緣,張良本是去投奔秦嘉的,可這一聊天竟然投奔到劉邦的懷抱裡去了,看來劉邦的混功真是了得。
雖然張良投奔過來了,可倆人一合計仍沒多少人,因為張良也只是帶了百八十個人而已,剛好是自己剛出山時的價碼。還得去找秦嘉,借點兵才是正事。
經過千辛萬苦,劉邦終於找到了秦嘉,本想張嘴借點兵去打雍齒,可秦嘉很不夠意思,人還沒給,卻安排他去打秦兵。劉邦雖然不願意,可到了人家手下多少也得應付應付呀,反正打誰不是打啊。
不過這次劉邦要去的地方很特別——碭山。我靠,當初就在這地當土匪了,在這搶劫那是輕車熟路。因此劉邦很快攻下了碭縣小城,更重要的是收編了五六千多人,合起自己帶來的兵總共也就九千人。劉邦還是很有一套的,三千人合併了人家六千人的隊伍,比較能打。
雍齒我要回來了,雖然人不是太多,但對付你已足夠了。因此劉邦不辭而別就領著小弟又把來路丈量了一遍。在老家門口連著圍攻幾天,終於把雍齒攆去見周巿了,劉邦這下也愜意了,乾脆住了下來。
最初以為秦嘉能立個楚王,應該實力比較強勁,還準備在他手下幹出點成績;好讓其賞識。不想見面不如聞名,等跑去一看,秦嘉也不過如此,就那幾個嘍囉;徒有其表。
而就在此時,秦嘉正在鬱悶,劉邦走了,項梁來了。總的來說,秦嘉是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小人物,既不想跟著老大混,但自己單幹又混不開。當初一生氣殺了陳勝派來的監軍,後來一高興立了個叫景駒的楚王,就這樣幾番折騰後,名聲起來了,可自己實力沒增加,就如捧著黃金過鬧市的嬰兒,總被當做獵物看待。
當初劉邦來是想找個大樹靠靠,可來轉一圈後,發現這根本不是一棵大樹,最多是個樹苗而已,因此一回家就不願意再來了。
而項梁卻不願意找大樹,靠著老爹的遺威和侄子的勇猛,實力逐日增加,目前已達到七八萬人規模。
把小打小鬧的私營小企業搞成了規模經營的集團公司,因此項梁有想法了。但就在項梁動想法的時候,秦嘉卻不識時務地立了個楚王,你立楚王了,我還幹什麼呀,因此項梁很生氣,一生氣就領兵跑來找秦嘉理論了。
最終理論的結果是,項梁把要了景駒和秦嘉的命。
項梁、秦嘉火拼結果確定後,劉邦心裡的天平毫無爭議的傾向到姓項的這一方。說實話,劉邦自己希望當老大,可章邯不配合,全國各地到處搞遊行。章邯這種行為讓劉邦很頭疼。頭疼的劉邦最終還是來到了項梁跟前,性命比名分更重要。
第三章 亂世紛爭—(一)項梁起事
項梁是個不折不扣的猛人,就在上邊那些人你來我往走馬燈似地趕場時,我們的項大叔也沒消停過一天。應該說,和上邊那群人比起來,項梁要比他們有背景的多,也有能力多。
項梁是楚國人,被陳勝拿出來當旗號使的項燕就是他爹,因此老項家在楚國內部是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的。
當年,王翦逼死了他爹並滅了楚國後,項大叔就告別錦衣玉食的日子,開始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到後來又殺了人,沒辦法只好帶著項羽、項莊兩個侄子跑到吳國故地——吳縣。
要說一個外鄉人,千里迢迢跑到外地躲避仇人,隱姓埋名,低聲細語說話,夾著尾巴做人應該是可以理解的。而項梁恰恰相反,廣交朋友、大肆宴請,在吳縣混的有聲有色,風生水起。以至於到後來當地大規模徵召徭役或舉辦大規模喪葬活動都請他主持。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有可能出名,項梁就出名了。為當地豪紳貴族送葬的過程中,很對人開始對他另眼相看,並聽他指派。再後來項梁成了會稽郡守殷通跟前的紅人,有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