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都還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其實他完全沒想過有朝一日嬴政會對他不利,何嘗不是一種下意識地不想與嬴政為敵的心態在作祟。十餘年的帝王生涯,越是精於權謀之術,就越是能夠感受到那位先生的深不可測。這樣的一個人,得而為師是他的福氣,而若是與之為敵,那簡直就是慘絕人寰的噩夢!
第七卷 疑雲重重 第二十九章 弱點
兩位王者的能力上已經差了一大截,再看看齊雲那相比於大秦來說小得可憐的疆域和慘不忍睹的資源,要恆波用什麼去和大秦對抗?
人貴自知,恆波很清楚他完全沒有和嬴政對抗的本錢,何況他也根本不想和嬴政對抗。嬴政可以不被任何的情感所左右,可是恆波卻做不到。對於他來說,嬴政不是師傅而是師父,面對著亦師亦父,對他恩重如山的先生,他根本無法想象與之反目成仇的景象!
想到這些年嬴政的循循善誘,他在那麼多政務壓身的情況下還抽出時間來教導他和明海,當然不可能真是吃飽了沒事幹。而教他們治國之道也就罷了,可連秦文都教,若說他沒有目的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次臨走,還把他和明海給一起帶了出來,只怕這位先生早就把他們這兩個學生當作未來的臣屬了吧?
所以他才會教得那麼盡心盡力,作為臣屬,自然是能力越高越好。嬴政有足夠的信心這兩個學生逃不出他的手心,若真的到時不肯就範,他也有的是方法來收拾他們!
恆波苦笑,這位先生根本是一早挖好了坑等著他們來跳,而他們不止高高興興地跳了下去,還感恩戴德地幫著他填土,直到快要沒頂之時才發覺不對,可此時再想逃卻是怎麼也不可能的了。
其實恆波的才智並不在明海之下,明海能看得出的事他又怎麼可能不明白。只是要將自己為之花費了無數心血的祖國雙手奉送給別人,心中總是不捨。而由王變臣,那種感覺更不好受。最重要的是他不願意相信那個被他當作父親一般地崇敬信賴的先生從始至終就在利用他,不願意相信自己只是嬴政的一顆隨時可以放棄的棋子,所以才會猶豫之下,本能地掙扎而已。
而他旁邊的明海可就要比他輕鬆多了,作為臣子,明海完全沒有什麼心理負擔。良禽擇木而棲。能臣擇主而侍,而作為帝王,嬴政顯然比恆波要出色得多。不說別的,光是無情這條,恆波就拍馬都及不上他!
帝王無情,在國家地利益之前其他的一切全都要讓位。能夠做到這一點,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可是說得容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要做到這樣的決絕,那需要怎樣的意志和狠心!
起碼恆波就絕對做不到,被敵國稱為“血色魔王”的他對待敵人固然冷酷,可是對待在意的人卻是完全的另一回事了。明海很清楚恆波對於嬴政地感情,只怕就算嬴政將刀子塞到他手裡,完全不做抵抗地任由他殺,他也下不了手。
而嬴政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在看到嬴政對待東浚君臣的態度,再自雒羽那裡探聽到了一些他的“光榮事蹟”之後,加上這些年來對他的瞭解,明海毫不懷疑如果他和恆波的存在妨礙到了他的利益的話。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抹殺他們這兩顆不聽話的棋子!
帝王不能被任何因素所束縛與左右。不然那足以影響他意志的事物就會成為他的致命弱點。這樣地弱點明海所知道地那些帝王每個都有,恆波也不例外。只有嬴政,這麼多年相處下來。直到現在為止明海還沒有在他身上找到半點破綻!
作為帝王,嬴政的表現堪稱完美。實話說,如果要明海在嬴政和恆波之間選擇一個為君,那他一定會選嬴政!說句不客氣的話,其實當初地恆波並沒有收服他的實力,之所以會為恆波效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嬴政的原因。
而且直到現在,恆波也依然沒能讓與之一樣飛速成長的明海衷心折服。可對於嬴政,明海卻是服得五體投地,直恨不得跪到地上去膜拜了!而相對於齊雲。大秦這個舞臺大得太多,自然也更能讓他盡情地發揮他的才能。
而說到感情,雖然明海對於嬴政也是一樣的充滿崇慕之情,可是他畢竟不象恆波那樣與嬴政的關係太過密切,所以他也遠比恆波要想得開。
臣子對於帝王來說本來就只是一顆棋子,被利用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沒什麼難以接受的。如果能夠被帝王認為有利用的價值,這本身就是對臣子才能地一種肯定,對於能夠得到那樣一位強大的霸主的肯定。明海還有點沾沾自喜。
反正明海已經是打定了主意,現在就看恆波放不放得下國主的名位與是吾解得開心中的那個結了。如果放不下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