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諸神的壇場和宮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結構。由於密教修法的內容不同,壇城的設定形式和內容(陳設品)也各不相同,極其複雜。為便於人們修行,後人據其內容以金、石、木、泥(土)等材料和繪畫方式分別製成樣式不同、大小不一的壇城,以表示不同的佛陀世界,陳設於佛堂,以供觀想。
林軒現在看到的,就是一座繪製在一片白蓮花瓣上的彩色壇城。
花瓣如世間最好的雪白畫布,壇城鋪陳其上,*肅穆的氣氛呼之欲出。
“怎麼會這樣?能在一片花瓣上繪製壇城,這種神乎其神的技藝不是任何畫工都能做到的——”林軒眼神一轉,發現那白蓮的花瓣共有四層,大概有四十多片花瓣,每一片上都繪著形式不同的壇城。
再往深處想,幾萬朵白蓮,幾億個壇城,都是誰繪製出來的?這已經不是人類所能完成的任務了。
林軒輕輕合掌,向發現的第一朵蓮花靜靜地鞠躬。
佛經上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佛國。
他希望自己親眼看到的,就是這個黑暗世界的本來面目,去除一切偽裝,直面殘酷真相。
白蓮代表佛法正義,黑暗代表邪魔外道。自古黑白不能對立,所以這些壇城的建立一定是為了弘揚佛法,消滅邪魔,是對全世界人民、整個地球都有極大好處的一件事。
“多謝啟迪。”他向著那聖潔的蓮花低語。
他記得,很多佛典上都提到過“一沙一世界”的微觀領域。
《華嚴經》上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佛典》上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網經》捲上說: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金剛經正解卷下》:恆河沙等之恆河沙。一沙一世界國土中。所有眾生。各具一心。則其心有若干種。如來以清淨五眼。皆盡見而知之。
林軒是個很善於讀經的人,讀過,就把其中的微言大義之處全都記下來,深深地刻進自己的腦子裡。
如果只是渾渾噩噩地讀經,卻不能拿回來補益自身,那就真成了讀死書、讀死經了。
林軒默默地思索,將自己的身體也變為另一種壇城,與西藏密宗傳統意義上的壇城有機地融合起來。
西藏密宗中,觀想身軀為須彌山——佛家的須彌山位居於世界的中心。
觀想四肢為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佛家以此四大部洲為圍繞著須彌山的大陸。
觀想手指與足趾等,為八小洲——佛家以四大部洲各有二個小洲如衛星般圍繞。
觀想頭顱為本尊所居的剎土。
觀想兩眼為日、月。
觀想自身的五臟六腑為供養這個“身壇城”的供品及諸般妙樂——由此可知,人類內觀自省,也會構成一個壇城。這是一個宇宙的雛型,也就是法界的雛型。
在這種深度內省的情況下,林軒一閃念間就進入了白蓮壇城的世界,就站在一大片輝煌宮殿的前面。
當然,他沒有冒進,因為他到藏地來,既非為了旅遊,也非為了尋寶,只是要完成某一項工作。
“你不可能成功,因為這裡沒有你成功的基礎。”虛空之中,彷彿有人如此不屑地低語。
“什麼是基礎?“林軒反問。
他對任何事都不服輸,而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才有今日的他。
第五百章 血浸石牆
四周陷入沉寂,剛剛那虛空中的聲音也消失了。或許根本就沒有聲音,那只是林軒心中另一個“他”在低語。
林軒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看遍每一個壇城,去了解每一個壇城的意義,所以他只能謹守內心的“壇城”,保持自我修行的動力,不受外來之魔的侵擾。誠然,佛家說“魔由心生”,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隻魔,只看它會不會被喚醒。那麼,當林軒固守內心,抵禦住外魔的侵襲,他就能確保禁錮內心之魔,不讓敵人裡應外合。
倏地,遍地白蓮散去,化作一個巨大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