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內容,戰爭背後那些波詭雲譎的傳奇故事、找不到答案的謎題、各種人物的奇特命運……永遠沒有人能詳解一切,除非在穿越時空之後完整地還原史上每一天、每一地的樁樁件件,才能看懂元首的戰爭策略與命運規劃。
在堂娜說到“核彈佈置”時,林軒立刻想到,衡量當時全球各國的工業、軍事實力,德國當然是首屈一指的,否則元首也沒有膽量展開大規模艦艇製造的“z”計劃。國家有這個實力,他才有“打造全球第一海上艦隊”的信心。
海軍如此,陸軍也是如此,他從柏林遙控調集大軍指東打西、指南打北,將整個歐洲玩弄於指掌之上。
毫不客氣地說,二戰前後雖然日本主戰派媒體屢屢吹噓自己的關東軍戰鬥力如何如何,其實比起當時的德國部隊,仍然差之甚遠,這也也就是當時國民黨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特種兵教官派往德國陸軍戰鬥學院學習的原因。無論步兵武器、單兵戰鬥、集團軍行動還是作戰計劃排程,德軍當時是全球之冠。
再有,德國控制了大半個歐洲之後,國力、工業、農業、民眾凝聚力之強,即使是美國人都不敢等閒視之。
在這樣一種實力對比下,德國必定會比美國更早製造出核武器。
更有甚者,在德國科學家的指導下,日本製造核武器的程序差一點就領先於美國,其廣島、長崎兩處的*製造基地是在研發程度接近百分之九十的時候,被美國搶先半步以高能*摧毀。
綜上所述,堂娜說的史實非常合理。
林軒後退一步,背靠石壁,壓制住內心的焦慮,繼續聽堂娜講吓去。
“元首吩咐,將所有生產出的核彈運出柏林,藏匿到最合適的地方,以備向盟軍的老巢發起致命打擊。那些核彈的數量著實驚人,竟然可以在五分鐘內打遍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幾大敵國全都在覆蓋範圍之內。在這種情況下,元首對於戰爭局勢的判斷相當準確,他甚至講過,只要毀滅英國,美軍在大西洋領域失去了瞭望眼,那麼美國本土遲早就會被德國海軍渡海奔襲,成為任憑宰割的超級大象。這一點,與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戰指導思想完全一致,只不過進攻方和防守方完全顛倒過來。在核彈運輸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件匪夷所思的大麻煩,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二戰戰局的逆轉,那些核彈在離開柏林之前,竟然在一夜之間完全消失了——”
這個結果大出於林軒的預料,他忍不住“咦”了一聲,低聲插話:“彼時的核彈體積無比巨大,再加上運輸車輛、供給部隊、護送部隊,應該是相當龐大的陣營,在柏林城內相當扎眼,受到各方面嚴密監視,怎麼會憑空不見?”
堂娜點頭:“你分析得完全正確,那些核彈的確切數字是十九枚,圍繞它所佈置的車輛共五十輛,人員六百人,這些全都在柏林城中央的波茨坦廣場消失,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波茨坦廣場在德國乃至歐洲非常出名,最初僅有一個十字路口。之後,德國在這裡建起了波茨坦火車站,從而發展成為柏林市繁華的中心區域,也成了首都生機勃勃的都市生活的代名詞。二戰中,波茨坦廣場遭到嚴重毀壞,因為它處於美、英、法、蘇管轄區的交界處,並有柏林牆橫穿廣場,使這繁華一時的城市中心,在二戰後被淪為沒有人煙的隔離區。
在林軒看來,一大隊人馬在這樣一個大廣場中消失是毫無道理的,因為二戰中的日日夜夜裡,不知有多少不同國籍的間諜的眼睛探照燈一樣盯著這裡。
第二百八十一章 縮地成寸,瞬息千里
“那件事一直沒有在正史中出現過,但我們俄羅斯的克格勃部門卻完整地記載下來,攻克柏林城之後,寫成秘密報告,送至國家領袖那裡。領袖批示,一定要徹查此事,把納粹元首製造的核彈找出來。廣島、長崎一役,美國*的巨大威力震懾了全世界,所以領袖對此相當重視。假如能夠順利獲得核彈,就會迅速搶先於美國,獲得二戰結束分配戰果的話語權。於是,克格勃的所有精銳趕赴柏林,徹查核彈失蹤事件。”堂娜接著說。
林軒忽然有所感悟:“難道此事跟納粹元首自殺事件也有關聯?”
目前來看,“元首未死”的可能性至少在九成以上,如果核彈亦是採用了這種“金蟬脫殼”的運作模式,就非常容易說得通。
堂娜點頭:“沒錯,我在此地有了更重要的發現。”
兩人幾乎同時吸了口氣,又同時開口。
林軒說的是:“難道核彈就在這裡?”
堂娜說的是:“那些核彈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