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窺破自己膽怯與心虛。事實上,我與尼泊爾大天龍寺的高手打過交道,他們智慧與能力高出山北修行者很多,即使是四代以下的弟子,都能面對世界地圖指點江山,將很多高深的道理解釋得通通透透。反之,在山北一年一度的伏藏師大會上,沒有一個人能提綱挈領地講解我們當前面臨的困境,而是大談如何修繕寺廟、粉飾佛像這種表面功夫。唉……”
聽筒中的誦經聲越來越低沉,讓林軒昏昏欲睡。
他雖然不是正宗的修行者,但卻深知“誦經弘法”的真諦。
多吉措姆曾說過,真正高明的誦經者,每次發聲,都能振聾發聵,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讓那些迷迷糊糊的修行者和朝拜者立刻警醒,集中精神,回到正路上來。如果誦經變成了催眠曲,則落入了修行的“最下乘”。
現在看來,極物寺的年輕一代並沒有領悟前輩們的教誨,完全把“誦經”和“修行”分離開來,言不走心,則無法抵達聽經者的內心深處。
那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與漢傳佛教中的俗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同一個道理。
撞鐘是為了用巨響驚醒世人,其節奏與力道都有相當複雜的講究,而那些渾渾噩噩的撞鐘者只是例行公事一樣去做這件事,絲毫考慮不到其深遠意義,其所作所為,必定會誤人子弟,可惡至極。
同理,藏傳佛教的某些經文意義深奧、語言晦澀,專心致志去讀,尚且不能領悟其中的哲理,更何況囫圇吞棗去讀、迷迷糊糊去看,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徒耗青春。
由這一點,林軒也在深刻反省,思索入藏這幾年來自己有沒有盡心竭力做事?有沒有積極努力奮發上進?
他是個悟性極高的聰明人,別人說一個字、一句話,就能讓他如醍醐灌頂般幡然覺悟。
“大師,難道就沒有什麼挽救辦法嗎?”林軒不甘心,繼續追問。
“你們漢人有句俗語,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嗎?最起碼在極物寺,我找不到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年輕弟子。連那樣一個資質高明的人都沒有,又何談培養未來的修行者領袖?”多吉措姆毫不掩飾自己的失望。
第四十五章 俄羅斯第一預言大師
林軒默然,“悟性”二字,猶如千斤重錘,擊碎了許多人的奮鬥夢想。悟性,是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而非後天學習所得。
“我本以為,你可以——”多吉措姆長嘆。
林軒能感覺到,在此之前,多吉措姆對自己青眼有加,可惜他知道,自己對於極物寺而言,只是匆匆過客,而非歸人。
“林軒,嘉斡上師也看到了你的可貴之處,但他最後選擇了放棄。他的身體已經修行至‘半枯半榮’的境界,洞察力也超出普通人數百倍,能夠一眼看透人的內心。他選擇放棄,一定是看到了你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我突然間感到迷惘了,如果你都不適合做衣缽的傳承者,那還有誰?誰還能超過你?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多吉措姆連續發問,聲音中透著極度的無奈與不甘心。
一想到嘉斡上師的眼睛,林軒不禁內心惶然。
那雙眼睛一蒼老、一稚嫩,一閱盡天下蒼生疾苦喜樂、一純潔至真童蒙無邪,的確能夠在一瞥之間,將人的思想看個通透敞亮。
“他真的能看懂我的心嗎?”林軒默默地自問。
“你說,現在我除了自己去做那件事,還有其它選擇嗎?”多吉措姆問。
接著,多吉措姆也加入了誦經的行列,與那些年輕僧人混合在一起。
林軒默默地掛了電話,心情複雜,情緒低沉。
對於極物寺遭遇的困難,他無力相助,於是就沒有發言權,只能任由多吉措姆去處理。衡量嘉斡上師與多吉措姆的智慧,前者肯定高過後者無數倍。那麼,連嘉斡上師都落得“溶於水”的結局,多吉措姆的結局又能好到哪裡去?
“嗨。”堂娜無聲地開門,站在裡間的門口。
短暫休憩過的她,疲態盡去,精神抖擻。
“是不是感覺好一點了?要不要吃點東西?”林軒關切地問。
同伴與車子消失,對堂娜打擊極大。這時候,她真的應該停下手邊的一切事,靜心調養身心,完全恢復後再開始工作。
“我好多了。”堂娜一笑,眼中充滿溫柔與感激,“真的很感謝你,讓我在失去一切之後,還可以收穫友情。”
遭受重創後,她沒有向深居極物寺內的駱原求救,而是留在林軒的小診所內,選擇閉門思過,足見她非常信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