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金環,杆子穿過這些金環,這樣便於約櫃的搬運。這些杆子用皂莢木製成並裹上了金子,用一根杆子伸進一邊的二個環裡,另一根杆子伸進另一邊的二個環裡,神確保兩個人就能抬起和搬動。
當以色列人在曠野裡流浪時,約櫃一直都放在流動聖殿的至聖所內,直到大衛王於耶路撒冷興建聖殿為止。
狄卡夫看到的“約櫃”,正是這樣一種神奇的聖物。以他的知識與見地,一搭眼就知道那是“約櫃”。
看到那個遭到破壞的“約櫃”,他的心靈被感召,甚至立刻有了向善的慈悲之心。
當時,外層櫃體已經四分五裂,露出裡面的第二層純金櫃體。
“恭喜你,找到了約櫃。”林軒說。
狄卡夫額頭已經冒出冷汗,顯然心裡十分激動緊張。
“不要緊張,那都是過去式了。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的放鬆,什麼也不要擔心。最壞的結果,你也發現了約櫃,絕對是一件幸事,不是嗎?”林軒說。
狄卡夫用力:“不,我知道,這不是幸事而是禍事。”
縱觀歷史就知道,任何一個大寶藏都是雙刃劍,無德者得而復失,賠上性命,只有德者才能擁有。
人類永遠無法消除自己的貪念,貪念一起,頭腦和眼睛就會被全部矇蔽起來,失去理智。在貪念的誘惑下,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的舉動,一路把自己送進了地獄。
遠的不說,二戰中納粹分子曾經數次搜尋約櫃,為此逮捕了很多以色列富豪、莊園主、收藏家、政治犯,數以千計的知情者在納粹的鐵獄中喪命。
約櫃又稱“法櫃”,是古代以色列民族的聖物。“約”是指上帝跟以色列人所訂立的契約,而約櫃就是放置了上帝與以色列人所立的契約的櫃。這份契約,是指由先知摩西在西奈山上從上帝耶和華得來的兩塊十誡石板。
在櫃子的上面,兩尊用黃金打造的天使面對面地用翅膀圍出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代表上帝所在的地方,約櫃放在哪裡,哪個地方就代表有神的同在。約櫃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心目中,就是神同在的象徵。
二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裡,約櫃的最終下落指向了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全名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舊稱“阿比西尼亞”,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的國家。衣索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與一般非洲國家不同,衣索比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義大利入侵之前,一直維持其古老的君主制度,並未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推翻以後,衣索比亞改為奉行社會主義,直至1991年放棄社會主義。
前赴後繼的尋寶者令約櫃的線索漸漸明朗化,二戰時義大利入侵該國,佔領軍由歐洲攫取約櫃,秘密運送至此,想要按照《聖經》上說的,建造一個可以請神靈憩息之所。之後,按照神與人的約定,將此處變為世外桃源,供狂妄的佔領軍最高統帥享用。
新世紀以來,探索頻道曾派攝製隊前往衣索比亞,追尋消失了的約櫃,不過當地的教士一直都不肯讓攝製人員觀看。因此,約櫃是否仍然存在,到今日仍然是一個謎。
“那真的是約櫃?有照片嗎?”林軒問。
狄卡夫的講述中止,眼神迷茫,盯著遠處的烏雲。
“狄卡夫,你聽見我的話了嗎?”林軒又問。
狄卡夫猛地轉身,盯著林軒。
“如果有照片的話,或許更多人會相信,你的確找到了傳說中的約櫃,對不對?”林軒面帶微笑,示意對方不要緊張。
驀地,狄卡夫尖聲叫起來:“那當然是,那當然是約櫃。除了約櫃,還有什麼櫃子裡儲存著神的諭旨?你懷疑我,就是懷疑神——”
他的聲音猶如一隻被激怒了母鵝,尖銳高亢,卻又沒有任何節奏感,令聽者渾身都起雞皮疙瘩。更可怕的是,這已經完全不是狄卡夫的聲音,而是另外一個老年女人的聲音,彷彿在狄卡夫的男人外表之下,藏著一個不知是是何身份的詭異女人。
林軒相信狄卡夫沒有撒謊,但狄卡夫看到的到底是什麼,卻是無法界定。
第五百三十一章 櫃中迷藏
林軒寧願相信,狄卡夫只是發現了另外的某種東西,而非約櫃,更非“所羅門珍寶”。那些東西本不應該出現在戰火紛飛的巴格達,更不應該落到別有用心的人手中。否則的話,只會給這個世界增添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