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5部分

林軒默默地點頭。

堂娜皺著的眉頭忽然散開了,眼中出現了一抹奇異的亮色:“林軒,我問你,如果地球資源任你呼叫,你會用什麼辦法發動爆炸?”

林軒自然而然地回答:“當然是核爆炸。”

核爆炸是指核武器或核裝置在幾微秒的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核武專家們為了便於和普通*比較,核武器爆炸釋放的能量,用釋放相當能量的*的重量來表示,稱為*當量。核反應釋放的能量能使反應區(又稱活性區)介質溫度升高到數千萬開(開氏度),壓強增到幾十億大氣壓(1大氣壓等於101325帕),成為高溫高壓等離子體。反應區產生的高溫高壓等離子體輻射x射線,同時向外迅猛膨脹並壓縮彈體,使整個彈體也變成高溫高壓等離子體並向外迅猛膨脹,發出光輻射,接著形成衝擊波(即激波)向遠處傳播。

人類發明核武器之後,國家之間的戰爭就有了相當複雜的質變,不再停留於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而是將毀滅敵國的超人之力集中在一個小小的按鈕上。

二十一世紀中,就連各國小學生的課本上都印著核武器的介紹,可見它是目前全人類毫無異議的“終極武器”。要想產生“宇宙大爆炸”的力量,非它莫屬。

“沒錯,正是核爆炸。要想獲得核爆炸,必須掌控核武器。那麼,現在我就站在一艘二戰德國潛艇上,它的內部放著很多歷史資料,證明二戰後期,德國人已經造出了核彈,而且其數量百倍於美國人。元首下達過事關‘最高機密’的手諭,主要內容是——”

第二百八十章 核彈消失事件

驀地,那立體海洋又發生了一次急促的震顫,這次連林軒腳下的階梯也跟著動起來。他仰面向上看,視界之中,右側石壁、左側海洋都在呈波浪狀顫抖,似乎兩邊隨時都能一起崩潰,坍塌下來,將他埋葬在廢墟之內。這種兩山夾月的地形是兵家之大忌,為“十大死地”之一,但他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被動地停留在這裡。

“大崩潰就要到了——我繼續說,元首的最高機密就是集結核彈於柏林城西部、西北部、北部那些具有數百年曆史的古堡地下室之中,封鎖‘核彈製成’的訊息,只等盟軍在節節推進的大好形勢下任由多處重要指揮所暴露出來,德軍隨即就會發出核彈,將盟軍高層全部摧毀。也就是說,元首實際一直都有控制歐洲戰事的能力,只是引而不發,高瞻遠矚,等待最後戰機。”堂娜說。

在二戰中,柏林是最受關注的城市,因為元首的一次次閃擊行動命令,就是從柏林向著四面八方播發出去的。而且,盟軍方至少派出了二百多個秘密間諜小組,依託城市地下縱橫交錯的水道,對柏林頻繁展開毀滅性破壞活動。可以說,這個城市是二戰全球的焦點,它的命運中註定了要產生興盛的高峰與衰敗的低谷。

從地理環境分析,柏林是德國最大的城市,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城市內部還有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穿過。

縱觀柏林城歷史,一戰並沒有給柏林帶來嚴重的破壞,但是在1919年柏林爆發了工人起義和內戰,1920年發生了卡普暴動,連續動盪之後,同年4月27日,柏林同其周圍的8個城鎮、59個村莊合併為“大柏林”,人口暴增,城市實力也成倍增長。1939年二戰爆發,元首曾幻想在戰後將柏林建設為其歐洲帝國的首都,更名為“日耳曼尼亞”,可見他對這個城市有多看重。

二戰後期,盟軍的空襲和蘇聯紅軍的進攻使柏林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令元首多年的苦心經營化為泡影。這段時間內破壞性最大的,當屬1943年11月22日的“柏林戰役”。英國皇家空軍派出764架轟炸機,展開大規模轟炸,炸燬了東起蒂爾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門子施塔特的整片區域。從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盟軍一共對柏林發起13次大規模空襲,其中9次的轟炸規模在500架以上,摧毀了柏林四分之一的市區、四郊和市區內的150多座電氣、軍火、通訊裝置和軸承工廠,炸死1萬多人,並使150萬人無家可歸。市區90%的建築被摧毀,樹木全部被砍光,水電系統也遭到徹底破壞。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調集了22000門大炮和白俄羅斯方面軍的10個集團軍,開始對柏林發動總攻。5月1日,蘇聯紅軍的旗幟插上了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5月8日,德國被迫投降,軸心國的首領城市坍塌於戰火塵埃之中。

林軒對官方披露的二戰歷史耳熟能詳,但那些只是出現在教科書、歷史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