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等方面的知識,弄得陳央非常頭大。於是頭疼之下,他乾脆先放緩這一步,而是轉為先從機器人部分著手。
這個機器人——就是目前主機桌子上,那個簡陋與線路外露的車型機器人,約莫只有一個五寸螢幕的手機大小。
人類最早的機器人,是一種非電子程控機器人,它的驅動結構是由核心的棘輪轉過一個齒,就變化很多的觸點,每一個不同的觸點連線在不相同的機械運轉部分,由此驅動這些機械部分運動起來。
而伴隨棘輪的轉動和觸點的變化,活動的機械部位也就不一相同,於是就由這些機械部位組成了它的活動。
在這種古老的設計之中,不使用任何電子元件,所以叫做非電子機器人。
但因為棘輪上能容納的觸點很少,造就這種機器人的活動不僅僵硬,而且活動步驟少,速度也慢,這都是很大的缺點。
現在進入21世紀,電子技術磅礴飛速發展,計算機程式控制驅動成為了機器人的主流設計。
相比起非電子機器人,計算機程式控制的電子機器人,其活動變化的幅度和範疇,以及速度和靈活性都遠遠超出古老的機器人,優點相當明顯。
只是機器人的每一個活動步驟,都要寫出幾百句甚至上千句的程式,而且電子機器人在每一個活動中還要不斷地變化活動部位,這使得編寫程式不僅是任務艱鉅,在編寫的活動程式出現錯誤之時,檢查、修改、除錯的亢長編寫程式過程,會使得很多人拍桌子怒發羊癲瘋不幹了!
為了避免這種叫苦不迭的複雜工作,陳央毅然決定採用“自程式設計演算法”。
目前的電子機器人,一旦發生錯誤,就需要設計者來一一排查錯誤,不止繁瑣,而且浪費時間。
而自程式設計演算法,則是設計自程式設計程式,讓機器人完成自己發現活動錯誤,自己提出修改方案的工作。
也即是說,機器人只要發生錯誤,就不需要人類去幹涉,它自己就會檢測排查錯誤,然後提出解決方案,單獨完成所有的工作。
這是最為理想的初級智慧機器人……
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單獨一個國家能夠完完全全搞定這一塊,連掌握了電子機器人超高技術的日本,也不行。
在這一點上,陳央很無恥地取巧了,他把右手設計的tc-100無人機上的核心控制程式給複製了出來,然後吸取其中的優點,在這手機般大小的機器人身上弄出了自程式設計演算法的控制驅動程式。
比起右手親自動手做出來的無人機肯定是不如,但這已是不小的成就了,特別還是陳央自己親自做出來的玩意,那感覺十分不一樣。
這架試驗性質的機器人被初步命名為“01”,還用鐳射在上面烙印了01的數字出來,令這架小巧的機器人好歹有了一點點帥氣的外表。
“嗯,這次看看怎麼樣……”
埋頭除錯了半個小時,陳央點選滑鼠按下了行動按鈕。
01上面的指示燈紅光亮起,下面的馬達開始促使四個輪子運轉,整個手機大小的機器人慢慢地在桌面上運動起來,先是沿著桌子邊緣繞了一圈,又縮小十厘米圍著桌子繞了一圈,最後再次縮小距離,繞了一圈後返回原位。
尤其是最後一點非常重要,返回原位之後,01還微微調整了一下身姿,使得最終停止的時候,猶如未動之前一模一樣,令人嘖嘖稱奇。
桌面上沒有什麼東西,01遇到的困難並不大,等到陳央把它放到地面的時候,所遇到的困難與之前可就不是一個程度了。
地面擺放了許多雜物不說,還有許多“複雜的地形”與障礙物,每一樣都是阻礙01前進的攔路虎。
“哧哧……”
01的馬達發出一陣聲響,義無反顧地向著未知的前方駛去,它所要做的事情其實只有兩條,一是探索完地下室封閉的地面,二是完整返回原位。
指令是很簡單,但這不僅需要感測器正常工作,還要把感測器收集到的資訊有效綜合並利用起來,在01的核心晶片中,看不見的無數電流正在不斷地交匯並流,難以想象的巨量資訊源源不斷的“吸收”並計算出來……
“厲害……”
坐在椅子上看著01的執行,陳央不得不對右手的無人機控制程式佩服不已。
別看似乎機器人做得只是探索工作,好像很簡單一樣。然而只要想一想,美國nasa航天局發射到火星上面的探索車,不正是做得探索工作嗎?
探索車最為重要與核心的部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