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部分

“執行命令!”

於是騎兵見著大一點的村落(比較少)和少一點的人煙處,馬上圍裹而上,裡面的那些人驚慌而逃,由跟隨著的高句麗和新羅的帶路黨用土語招呼他們“鄉親們不要逃,我們是好人,跟著我們有粟米吃、有羊肉吃(才怪)!!”

看到騎兵的長矛和馬刀的逼迫,大部分人都站住了,乖乖地跟隨著騎兵去到路上,而逃跑的任何人即被唐軍射殺!

沿途清掃而過,路上東一處、西一灘都是鮮血和屍體,要不死掉,要不給帶走,這是標準的戰爭行為,命令就得執行!

出手的往往都是新兵,由那些歸華的吐谷渾人為主,他們年輕迅捷,彪悍勇猛,對於騎射非常熟悉,但這麼殺人,簡直就象遊牧民族入侵唐朝時的翻板,只不過受害者不是唐人而已。

透過“清掃”沿路的高句麗人或者是新羅人或者不知道是什麼人,他們心腸變得冷酷,漸漸適應戰場。

這麼做絕非馮小寶單獨的決定,而是高階軍官和參謀部共同決定。

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快地讓新丁成熟。

只有這樣,才能夠削弱高句麗的戰爭潛力。

只有這樣,讓被俘的勞眾為大軍從事勞作,減少大軍的無謂工作,男的立營寨和運輸,女的洗衣服,還有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帶到前線上,他們作為攻城時的炮灰,填掉敵方的護城河、削弱敵方鬥志和火力。

說實在話,馮小寶第一次聽到範無傷的”三/光提議“和“填溝壑”那是呆楞了。

在他目光注視下,範無傷夷然無懼地道:“每次打仗,我們都是這麼做的!”

他冷酷地道:“如果不是他們去死,那麼就是我們的人去做,我們的人去死,都尉,你要哪一樣,我們都執行!”

荊東靈在一旁給範無傷分擔壓力道:“這是一條必由之路,我們以前沒這麼做,死的都是我們的兄弟,後來,我們也都這麼做了!”

照官方正面的宣傳,我們大唐最講仁義道德,最為人道友好,愛護敵方的老百姓,優待戰俘。

可沒想到捉了敵方百姓去“填溝壑!”

只出現在遊牧民族這麼對待我們的民眾的情形,變成了我們去這麼對待外敵的民眾!

確實不人道,但馮小寶還是簽發了這道命令,還得感謝範無傷的提議!他作為老軍人給予馮小寶的教導。

是教導,荊東靈說得好:“這是一條必由之路!”

否則馮小寶就要從他的兄弟們的生命和鮮血中得到的教訓,兄弟們犧牲了、損失了之後,他才會走上這條路!

……

右領軍大將軍李瑾行並沒有和他的中軍在一起,而是親率三千鐵騎作為前軍跟隨在前鋒尖兵嵩陽縣折衝府兵後面,只要尖兵不敵,三千鐵騎即時殺上去救援,殺敵人一個片甲不留!

他沒有那麼好心當保姆,嵩陽縣折衝府是他放出的誘餌,引誘敵人來攻。

同時,也想看看這支新軍,沒想到嵩陽縣折衝府兵這麼老到,沿途殺人擄掠,卻不放火,留下建築物可以給後面的軍隊安歇。

這是打老了仗的部隊的作法啊!

不過他聽說嵩陽縣折衝府兵確實有退役的老軍官時,難怪他們會這麼做!

而且聽去尖兵聯絡的騎兵回報說尖兵裡士氣高漲,不時唱歌呢。

……

楊成獻和程伯喜驅兵大進,整體情況良好,當然也有這樣那樣的麻煩!

雖說是尖兵,最為危險,但部隊計程車氣不差。

軍樂隊起勁地在路邊演奏,行進部隊不時唱歌,加上大家有空就吃點東西,貌似有點春遊的氣氛。

沒錯,吃東西,發下乾肉條還有乳酪,建議大家有空就吃上一點,對於補充體力有好處,對於解除精神緊張更有好處。

馮小寶吹噓的兩件寶,部隊給予的評價其實都不高:肉條難嚼,就連年輕人的好牙口都咬得嘴巴痛、乳酪臭著一股味,反正回家抱老婆就千萬不要吃!

話說回來,太好吃的東西,給大家一下子就吃光了,以後就沒得吃了。

部隊並不怕戰,倒是行進時遇到的路途難題不少:有的地方根本沒有路,得靠人力開路。。。嗯,捉來的人派上了用場,讓他們去開路,砍伐植物、搬走岩石,但他們的效率不高,大皮鞭抽下去,抽得皮開肉綻也還是慢;有的地方坡度高,騎兵要下馬牽馬而行;路上不時遇到的河流,淺的直接渡過,深的就要搭橋了。

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