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對於共和國呢?傳國玉璽是否也是一把雙刃劍?!
恰好相反,對於共和國來說反而是一個大補之物。
首先,共和國既然叫做共和,那就是一個相對民。主的國度,這個國度首先排除的就是君權的神授意味;其次,共和國雖然叫做共和國,但卻有著皇室,這的確是很矛盾的一個存在,但是什麼是共和?若皇族也算是一個獨立的種族,那就姑且算是共和好了,可以看成,皇族是這個國家天然的形象代言人嘛,說穿了其實還是牌位。
傳國玉璽在共和國,就是一個印鑑,皇室的印鑑,除此之外誰也不會把它看成什麼神鬼的賜予。唯物主義的普及還是很有效果的,大家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鬼神,所以敬畏的是皇家,皇家的血統的珍貴性就得到了鞏固,所以在共和國就算得到了玉璽,也不算是正統,至少共和國的人不會承認。
所以,在共和國,玉璽就是提升皇室血統威嚴性的一個裝飾品,除此之外不會有別的意義。哪怕張弘斌就這樣當眾摔毀或者毀掉,也不會對共和國有什麼影響。
說真的,張弘斌一開始也打算毀掉它的。這玩意其實就是歷朝歷代皇室的噩夢,一方面不想失去他,一方面又擔心別人得到它。但他也不能毀掉,一則這是華夏的國寶,是千人存在的一個證據。二則,李自成很快就會回答這個問題。
自張弘斌亮出了傳國玉璽之後,更是宣佈全國大慶三天。
這個時候本來不應該奢侈浪費的,但是本國得到了傳國玉璽這等大事,若是不慶祝也的確說不過去。
同時財政部的人也稍微計算了一下,確定大慶三天不會對財政有什麼影響,也就同意了這個決定,這在開會以前就已經確定了,否則張弘斌也不敢說這句話。
三天的大慶,最高興的自然是商家,共和國的百姓都沉浸在歡樂之中,消費額那是大大的提高。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就在這三天,各大商會就賺到了相當於半年的利潤。很多商家都開始提出建議,每年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大慶三天?要知道,他們也是要交稅的,三天就可以上繳半年的稅金,國家應該重視吧?!
奈何,張弘斌卻不想這種日子變成共和國的傳統節日,所以這個決定被駁回。不僅僅是張弘斌,國會的人也保持了很高的一致性,都認為這樣的日子,慶賀一次就足夠,每年都慶賀一次,豈非把傳國玉璽的重要性無線的放大?
隨著三天的結束,一切又恢復了正常。就如同張弘斌預料的一樣,傳國玉璽並未給共和國帶來多大的波動,大家對共和國的認可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這樣一個有了大片地盤,大量人才,龐大的國力,富足的民生的國度,本來就是天命所歸的象徵。傳國玉璽什麼的,可以讓人高興,畢竟有了它,皇上的身價又提升了許多,但也就是這樣而已。
時間進入了1644年,在青春之際,趁著共和國宣佈擁有傳國玉璽這個訊息,尚未徹底冷卻的時機。
大魏帝國宣佈併入華夏人民共和國,羅汝才透過全國廣播,向全世界人宣佈:“華夏人民共和國,乃是華夏人的共和國,我大魏帝國雖然早些時候是獨立的一個帝國,但本質上,我們大魏帝國的百姓,也是華夏人民。共和國乃是真正的華夏正統,也是真正有資格統御華夏,帶領華夏人民走向輝煌的國度。我身為大魏皇帝,在此鄭重宣佈,大魏帝國至今日開始,正式併入華夏人民共和國。自此,天下之間將沒有大魏帝國,而我本人,也會以人民黨的身份,從最基層開始做起。”
羅汝才的話還是很有煽動意義的,哪怕只要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年大魏其實根本就是在共和國的統治下,只是沒有更換名字而已,奈何合併一天沒有到來,一切都都存在變數。卻不想,這一天到底還是來了,失望者或許不是沒有,但更多的是高興的。
正如羅汝才所言,大家都是華夏人,不要打內戰了,能夠和平解決,那就是最好的。
羅汝才在退位的同時,也向大明帝國呼籲:停止內戰,一統華夏。
但是這個呼籲,似乎並沒有得到李自成的呼應。
這自然不是羅汝才可以管的,他只知道,他可以休息了,他可以見到自己的幾個兒子了。同時,也該好好打打他們屁股了,三個人居然還搞不定一個公主,搞得這個公主居然喜歡上了一個比她大了十幾歲的怪蜀黍。
至於李自成這邊,他不是不想回復,而是他捨不得這花花江山。一個人從郵差打拼到到帝皇,其中坎坷曲折誰能明白?陰謀算盡到頭來還要把江山拱手相讓,這樣的憋屈他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