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鵝,而是去農家或買或討要羽毛,總算是解決了書寫工具問題。
……
教授寫書的第二個障礙還是記述的問題。如何把頭腦裡紛亂的頭緒,有條理地記錄下來才是關鍵。教授歷史知識雖很豐富,但也絕非能達到貫通古今的地步。
教授想不到好的辦法,乾脆將各種資訊分別記錄下來,每件事記錄在一張小卡片上,沒事時,便把這些卡片鋪攤在席子上,分門別類,加以整理。這一幕情景,後來被美國間諜學會了,兩千年後的cia探員研究案情,便採用了教授的這種方法,只不過他們為了掩飾自己的侵權行為,不再將卡片鋪在地上,而是釘在牆上……
……
教授寫書的行動十分保密。
寫書不是啥見不得人的事,為啥還要保密?
教授是個愛面子的人,如果被那些“荊漂”看到,自己用怪異的“筆”,寫著拙劣的字,還不得被人家記到志怪故事裡面啊。
教授不想公開自己寫書之事,還有一個原因。寫書之初,教授不過是一時興起,當作休閒樂趣。寫著寫著,教授便逐漸進入求真求道的境界,對自己所寫的,要求愈發嚴格,儘量置身事外,如實記錄所見所聞。這樣的記錄,從史學角度看,沒錯,但如果被當世之人看到,必然會產生史學觀方面的衝突。而這種衝突,往小了說是學術問題,往大了講便可能演變成政治事件。
教授寫書之事,連諸葛亮都沒告訴。但教授會時常和諸葛亮探討一番,已開拓自己的思路。
這樣偷偷摸摸地寫,進度自然很慢。(在教授眼裡,鬧心都算是“敲神”級別)
好在教授不怕慢,時間多得是。沒有簽約上架那些功利思想,教授的寫作心態就不是“鬧心”這種世俗作者能比的了;沒有讀者、沒有“斷更”的擔心,只有執著的鑽研精神,自然也不會“太監”。
卡片越積越多,教授的書也一頁一頁地寫了下去……
至於說什麼時候能完本,教授沒想過,反正不會像白雲大媽那樣“再有十萬字就結稿了”。
昨天對今天而言,就是歷史,只要歷史在延續,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