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睿�次藪猶寤岬轎尬業淖刺�I踔烈惶�槳閎羰強眨�佔詞俏尬搖⑽奕恕⑽拗諫�⑽奘倜��突崢志寰�饋R蛭�熱晃尬遙�約旱納硇木烤褂質撬�兀靠墒嵌雜諞丫�兄腔壅擼�銜�鐧秸庵志辰縭翟諤�昧耍�芄晃耷N薰易雜勺栽冢��耘甕���切┪拗塹鬧諫��諫形炊銑�襯罩�壩Φ倍銑�襯眨�吹麼籩腔壑�壩Φ笨�⒅腔邸R虼艘�彌種止勰睢⒅種址椒ǎ�鎦�諫��糝腔郟�⑶夜睦�蠹遙�苡幸惶旎崬蟪勾笪潁�韻殖齟籩欽叩墓δ堋�

然而,一般人害怕失去自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害怕在體驗到無我之後,就會像一個好端端的人,突然失去了記憶,不認識自己,當然也不認識親人;沒有了自我,當然也會失去本來屬於自我的一切,那該是多麼悲慘可怕的事了!他們以為,如果沒有了自我,比起失魂落魄的幽靈更加寂寞。我的弟子中還有不少是這樣的人,甚至隨我打了幾次禪七的人還有這種心態。一講到無我,他們就說:“不能沒有自我,一旦沒有自我之時不知會發生什麼事。現在這個我已很習慣了,我有我的身體、環境、家庭、財產、事業等,偶爾雖有困擾,但還不覺得有多少不好。如果沒有了自我,實在不堪想象,可能我會發瘋,也可能會變成一個植物人那樣的行屍走肉了。”

事實上,無我的經驗,是以無私的般若智慧,超越了主觀客觀,超越了時間空間,超越了相對絕對的自我中心,除了沒有自私的立場,所有的一切都還照常。如果你是在家人,由於禪修而開了悟,那就是獲得了般若波羅蜜多的無我智慧,因為沒有出家,所以太太(先生)、孩子、事業等原有的一切,還得由你去照顧。所不同的是:開悟之前,是你的私有,所以被你在心理上佔有;開悟之後,是屬於各人所有,你已沒有自我的私心,在心理上是盡慈悲關愛奉獻的責任。這種心境是很難說明的,唯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你歡喜地獲得般若的智慧之時,自然就知道了。

一般人也可以練習著用智者的觀點來放下自我,特別是在被煩惱所苦的時候,學習著暫時放下自我,也會有益於身心的健康。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不用議論

若人得般若,議論心皆滅;譬如日出時,朝露一時失。

——《大智度論卷十八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

此偈是說,如果一個人得到了般若智慧,從我見、我執所生出的議論心就沒有了,好比早晨太陽一出來,露水都不見了。

般若本身不是用語言講的,即使說是得到了文字般若、語言三昧,還是以語言來表達,用文字做工具。但以文字語言做工具,是為了利益眾生,因材施教,不是為了自己要申述什麼真理。所以,得到般若的人,心中朗朗乾坤,對任何現象皆不需揣摩,當下就明白。若是哲學家及科學家,則需靠理論表達,分析實驗。徹悟以後的聖者,對於宇宙人生,都是如實觀、如實知、如實說。是直觀而不是直覺,無相無不相,是如實相;無念之念,即是般若。既然如此,已不需要議論、辯論、爭論,因為一切都已清清楚楚,還要議論什麼?但是未得般若智慧的人,仍需要思辨的邏輯,才不致陷於盲從、迷信、迷惑。

凡是辯論的、討論的、爭論的、計較的、衡量的、分析的、綜合的,都叫議論心。這些都會因無我智慧的出現而消失,好比太陽一出來,朝露就被蒸發了。佛見人就說法,但不要認為他喜歡議論。佛的大弟子中有議論第一者,他是為了使大家對佛所說的法理解得更透徹,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不是表現自我。因此直到今天,西藏的喇嘛對議論依然很重視,用議論達成消滅議論的目的,使講的人不會似是而非,聽話的人也容易進入主題。所以,已得般若的人,本身不需議論,若是為了他人,則仍然需要議論。

智慧無痕

若不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人見般若,是亦名被縛。

若人見般若,是則得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得解脫。

——《大智度論卷十八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

此兩偈是說,不論你以為已見到般若或者沒有見到般若,都是未得解脫,相反地也就是已得解脫。

這兩個偈子,乍看之下是彼此矛盾的。第一個偈子說,不論見不見到般若,都被煩惱束縛。因為未見般若的人,不知道有般若,也沒想要見到般若,因此是在煩惱之中。另一種人已知有般若,並且在追求般若,這本身就是執著;或者他自認已得到般若,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這也是個笑話,因為般若是無我的,怎麼會把有了智慧當成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