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了。
軍隊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是個人都明白,得到軍隊支援的李旦,誰能與之抗?
“啊!”一片驚呼聲響起,群臣震驚莫銘。
張柬之、宋璟、張說、姚崇、李顯、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他們個個張大了嘴,一臉的難以置信。
就是李隆基也是意外,萬萬沒有想到,王孝傑會在這時節給他以最有力的支援。
“這是好事!”緊接著,李隆基、李旦、姚崇、宋璟、張說他們就是歡喜。
王孝傑是軍隊的旗幟,他的意思就是軍隊的意思,得到軍隊的支援,李顯當上太子的成算就大多了。
“哼!”一片冷哼聲響起,出自狄仁傑、張柬之、李顯、太平公主、武三思和武承嗣這些人之口,王孝傑的份量太重了,可以說比狄仁傑的份量還要重,他們感到了巨大的威脅。
狄仁傑是武則天最為敬重的大臣沒錯,他是國之重臣沒錯,只是他手中無兵,這份量比起王孝傑來說差遠了。
如今的王孝傑遠在漠北,而且手握重兵,其份量不需要說的,重如泰山。
“陛下,王孝傑居心叵測,竟敢私議立太子之事,罪大惡極,理應當誅。”武三思對王孝傑是懷恨在心,立即中傷王孝傑。
“笑話。”姚崇立時反駁,道:“大帥德高望重,功勳昭著,你武三思能議論立太子之事,大帥就不能上奏?你這是哪門子的歪理?”
“你……”姚崇這話非常在理,武三思一下被噎住了。
“邊將不得私議朝中事,王孝傑這是僭越。”武承嗣忙來幫腔。
“邊將不得私議朝中事,敢問武大人,這是哪條律法所訂?”宋璟上前一步,衝武承嗣質問道:“宋某熟知律令,就未知有此一說。武大人,你能教教我麼?”
“你……”武承嗣啞口無言。
“陛下,武三思、武承嗣中傷大帥,這是大罪,不可不懲。”張說更狠,直接指責兩人。
“兩個狗東西,給朕閉嘴。”武則天狠狠瞪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一眼,要中傷人也要找點象樣的理由。
王孝傑上書這事兒一下子打亂了武氏、李顯和太平公主的勢力,這要如何做?這些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無可奈何。
就是足智多謀的太平公主也是束手無策了。
“陛下,王孝傑年事已高,漠北苦寒,對王孝傑不利,應當召王孝傑回神都調養身子,另派良將鎮守漠北。”狄仁傑老謀深算,立時想到一個辦法。
“是呀。”一片附和聲響起。
“狄仁傑不愧老謀深算之輩,明明要卸王孝傑的兵權,卻是找了一個漂亮的藉口。”李隆基打量狄仁傑,大為讚許。
“陛下,楚王年紀輕輕就能縱橫千軍,這鎮守漠北之事非楚王莫屬。”張柬之聰明絕頂之人,立時就想到一法,可以把李隆基發配到邊關。
李旦這邊的主心骨就是李隆基。只要把李隆基調走的話。李隆基也是鞭長莫及。
狄仁傑和張柬之的想法若是實現的話。既讓王孝傑困在神都無所作為,又讓李隆基不能左右立太子一事,這兩人真是好算計。
“三郎,你年歲輕輕,正是建功立業之時,你當為國多用心。”太平公主深知這樣做的好處,也來幫腔。
群臣的目光齊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
“真是好算計。可惜,我不會上當的。”李隆基在心裡冷笑道。
“陛下。大帥年歲大了,久處漠北的確是對他不利,理當讓大帥去西北。大帥威鎮吐蕃,去西北的話吐蕃定然望風而遁。”李隆基上前一步向武則天上奏。
“西北?”群臣沒好氣的直翻白眼。
眼下集中在西北的唐軍有接近二十萬,比起在漠北的唐軍要多得多,要是讓王孝傑去西北的話,這不僅沒有達到削王孝傑兵權的目的,反而讓王孝傑手中的兵力更多。
而且,西北地勢高,勢壓關中。若是有必要,完全可以讓王孝傑提兵進入關中。佔領關中。關中,那是西京長安所在,一旦被王孝傑佔領,那後果還用想嗎?
“至於漠北,何須楚王出馬,臣舉一將足以威懾大漠。”張說精明人一個,立時上前一步,為李隆基幫腔,道:“陛下,陳玄禮可使。”
陳玄禮才智不凡,具有大器局,能全面運籌,排兵佈陣更是在行,若是把他派到漠北去接替王孝傑的話,的確很合適。
如此一來的話,李隆基控制的兵力就會更多,威脅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