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把持了官位,除了作威作福外,沒甚成就。
這就使得那些有才華,而又地位低下的人不能上進,比如格桑力措就是這類人中的一個。
“好!說得好!”格桑力措這兩點建議打在吐蕃的要害上了,要是唐朝做到的話,吐蕃會風平浪靜,李隆基、張說齊聲贊好。
“光這樣還不夠,還得廢掉分封,推行郡縣制。”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閃,道:“凡膽敢阻撓郡縣推行者,殺無赦。”
吐蕃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問題,分封制也是其中一個的重要原因。吐蕃的那些大臣,都擁有自己的土地,擁有私軍,擁有很多奴隸。
要想吐蕃穩定,就得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只要此事一成功,那些貴族奴隸主就無法擁有力量,就不能興風作浪。
“太子英明。”張說非常贊成這點。
“還要在吐蕃辦學,大建學館,選聰慧童子入學,學有所成,可以做官。”李隆基又道。
要想吐蕃穩定,光廢除奴隸、世襲、分封制,推行郡縣制還不夠,還得辦學,輸出漢文明,讓吐蕃人接受漢文明,學習漢文明,把他們同化掉。
這一點,可是華夏的拿手好戲。
有一位美國曆史學家在研究了中國歷史後驚呼:中國一向善於同化征服者。
南北朝時期,遊牧民族入侵中原,最後被同化了;兩宋時期,契丹、女真、蒙古,還有後來的滿清,都曾盛極一時,卻最終被同化了。
為何會有這種現象?
那就是因為漢文明高度發達,遠非這些少數民族所能比。
只要在吐蕃推行漢文明,讓吐蕃人成為漢文明的一份子,吐蕃之地就是穩如泰山。
對於此點,文成公主進藏時就在做了,唐太宗不愧是牛閃閃的皇帝,趁著這一難得的良機,派出大量人手,帶來漢文明,一舉扭轉了吐蕃深受印度文明影響的局面。
有了這良好的開端,要做這事兒,就容易多了。
大方向確定了,剩下的就是細節問題,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暢所欲言,最終敲定。然後決定,此事由張說牽頭推行。
張說文武全才,這等治理之事必然是落到他頭上。(未完待續。。)
第二十九章 滅天竺好處多
治理吐蕃這事議定了,是該商議滅天竺這事的時候了。
“治理吐蕃之事,我們初步議定,若還有問題,在治理之際再來處置。”李隆基掃視眾將一眼,道:“我們再來說說滅天竺之事。”
“滅天竺?”眾將眼中精光閃閃,打量著李隆基。
天竺和唐朝隔得很遠,兩國基本上沒有多少交集,按理說,沒必要滅天竺,然而,李隆基卻是堅持要滅天竺,眾將不由得有些好奇,為何要如此做呢?
“張說,你說說我為何要滅天竺?”李隆基衝張說道。
“滅天竺之事對於大唐至關重要,大唐若是能滅掉天竺,在與大食決戰之時,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張說不愧是盤盤大才,他已經洞悉了李隆基所謀。
“哦。何出此言?”眾將齊聲問道。
唐朝與阿拉伯帝國早晚必有一戰,只是時間問題,可這與天竺有甚關係?
“滅掉天竺的好處很多,主要有四個。”張說伸出四根手指。
“四個好處?不少呀。”眾將更加急切了,催促道:“快說。”
李隆基讚賞的打量張說,張說不愧是策論天下第一,看得透徹。
“第一個好處當然是開疆拓土,讓大唐擁有更加遼闊的土地,更多的口眾,更加富饒的物產,更多的賦稅。”張說開始剖析。
這點顯而易見。
天竺和唐朝雖然相隔遙遠,兩國很少有交集,可是。天竺很富饒。不比唐朝差。這點眾將是知道的。只要得到天竺,唐朝的國力就會急劇提升,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別的不說,就說天竺的糖,就是好東西。只要滅掉天竺,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糖。”張說舉出一個例項。
糖,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很普通,只要你想。隨時可以吃到。但是,對於唐人來說,糖是奢侈品,非常珍稀。唐朝的糖,主要就是從印度阿三那裡進口的。
為了解決糖的產量問題,唐太宗兩次派人去印度學習,還帶回了甘蔗,自此以後,製糖技術才傳入中國。
到了宋朝,糖就比較普通。甜食正式普及。
“糖?那可是好東西呀。”眾將對糖的好處都清楚,一提起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