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曾經一度,阿拉伯帝國想要放棄波斯之地了,要不是優素福以血腥殘暴的手段平定了這裡的叛亂的話。

在吸收了足夠的教訓之後,阿拉伯帝國這才改弦易轍,要這些被征服的百姓用交稅的方式,獲得自己的宗教信奉,反抗才算是減弱了許多。

當然,這一措施現在還沒有被推行。

“呵呵。”對阿拉伯帝國的情況,眾人都有所瞭解,聽了李隆基的話,眾人齊聲暢笑。

“還有,大食征服之後,就會把那裡的百姓變為奴隸,供他們驅使。而大唐不會要奴隸,這又是我們的一個優勢。”李隆基接著道。

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征服哪裡那裡的百姓就會成為奴隸。而唐朝是封建制度,不會蓄奴,這是唐朝的天然優勢。

只要把這點運用得好,就會成為犀利無匹的利器。

“呵呵。”眾人又是一陣暢笑。

“陛下,臣要說的就這麼多。”張說最後道。

說完之後,挑釁的衝姚崇挑了挑眉頭,那意思是在說你能說十事,我也能說六策,不比你差。

姚崇咧了咧嘴角,一副不屑的樣兒。

當然,這兩人的小動作很快,一閃即隱,別人沒有發覺,李隆基卻是看見了,卻是沒有理睬。

這兩貨命裡犯衝,要調解也調解不了,只要他們不危害到公事,可以不去管他們。

歷史上,李隆基就曾親自出面,為這兩人調解,結果是沒用,兩貨當面答應不鬥了。背後是該怎麼鬥還是怎麼鬥,直到死也在鬥。

“張說六策說得不錯,可圈可點。你們誰還有話說?”李隆基問道。

“陛下,臣以為,還有一件大事要做。”張柬之接過話頭,道:“那就是選拔人才。革除積弊需要人才,擊破大食後的治理,同樣需要人才。這事兒,我們得做在頭裡。”

“嗯。”李隆基重重點頭,大為讚賞。

張柬之是一個不錯的政治家,只是他有點婦人之仁,不然的話,就會更加完美了。

貯備人才這事兒,非常重要,也非常緊要。

李隆基要開創開元盛世,要革除積弊,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治理征服之地,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要知道,阿拉伯帝國有著萬里疆域,比起唐朝並不遜色多少,這需要的人才之多可想而知了。

若是唐朝不從眼下開始貯備人才的話,到時就來不及了。

“容國策軍略鋪開之後,就開科取士,招攬人才。”李隆基當即拍板。

“陛下英明。”對這點,沒人有異議,無不是贊同。

“還有問題麼?”李隆基問道。

“姚崇、張說和張柬之,把緊要的事兒都說了,臣沒甚好說的了。”狄仁傑搖頭。

姚崇十事,張說六策,再加上張柬之的招攬人才一策,把當下最重要的事兒都包括進去了,就是以狄仁傑的才智,也想不到還有什麼需要說的。

“沒錯。”王孝傑他們大為贊成這話。

“你們都沒話說了,是吧?那好,我就說一件事,非常緊要的事兒。”武則天掃視群臣一眼,緩緩開口道。

武則天精明過人,有雄視天下之才,她既然有話說,那必然是非常了得的大事,眾人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她身上。

就是李隆基也不得不重視,眼睛瞪大,看著武則天道:“還請祖母說話。”

“姚崇十事,張說六策,張柬之選拔人才一事,都非常重要,是眼下最為緊要之事。然,要做的話,卻是費時費力,需要年富力強之人來做。”武則天把狄仁傑和王孝傑瞧瞧,道:“可眼下朝中的大臣,年歲可不小了,難以擔此重任。陛下若是要開創新的紀元,實現宏偉抱負,就需要提拔一批年輕且有才華的人才。”

“聖後英明。”群臣心悅誠服,齊聲頌揚。

朝中的大臣,文臣以狄仁傑為首,武將以王孝傑為首。這兩人雖然才幹非凡,卻是年歲不小,六七十歲的人了,身體大不如以前,精力或有不濟了。

而要擊破大食,需要處理的事兒太多了,必須要一批年富力強,富有才華的年輕人來完成不可。

武則天的提醒非常及時,非常有道理。(未完待續。。)

第六十三章 一文一武

“國老,你才幹昭著,理政數十載,深得我的信任,就是老八還有陛下,對你也是信任有加。”武則天看著狄仁傑,道:“可你畢竟年歲大了,精力難濟了,不如激流勇退,把重擔交給年輕人來扛。”